2021年7月,一男子拉48吨货,经过地磅却显示70吨,超重21吨,被罚款10500元,男子很愤怒,他的车最多只能拉50吨,这不睁眼说瞎话吗?没想到,收费站一口咬定自己地磅没问题,让男子乖乖交罚款,否则就收他滞纳金。事后男子申诉16次未果,一怒之下找来记者,去交管局讨说法,结局大反转……
2021年7月14日清晨,货车司机李强(化名)像往常一样,拉着48.75吨水泥,驾驶着车辆缓缓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作为典型的70后大叔,他开车始终谨小慎微,出发前,他还特地仔细检查了车辆状况,确保一切正常。然而,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当他行驶到卫辉超限监测站,并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将货车开上地磅时,让人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地磅上显示的重量竟然高达71吨!
看到这个数字,李强当场懵了。且不说他的这辆货车的最大载重能力仅为50吨,更何况他一路上经过了十几个超限监测站,每次过磅,显示的重量都与他的货运单据相符。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一下子超重21吨!
他本能的解释道:“这不可能呀!我的货物只有48.75吨,从装车到开单出发,我一直仔细盯着,完全能确保车厢内留有余量。再说了,之前的检查站都说没问题啊!怎么现在突然就超重了!这不合理呀!”
说着,他急忙拿出货运单据和车辆信息,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依旧坚持认为,地磅数据准确无误,按照规定,超重部分每吨罚款500,也就是说,李强需要缴纳高达10500元的巨额罚款!
对此,李强委屈极了,他继续反驳道:“为什么其他站点都没问题,只有这里显示超重?这明摆着就是你们的地磅有问题。”
然而,不管李强如何辩解,工作人员始终不为所动:“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负责我们这里的数据。我们的设备很精准,都是经过专业矫正的,不会出错。你也别废话了,要么就赶紧交钱,要么就别想过去!反正晚交1天,你就得多缴纳1000块钱的滞纳金,你自己看着办……”
听到这句话,李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不耽误运输,他只能咬牙缴纳了罚款。然而,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疑问。明明整车的最大载重也就50吨,算上车皮顶多也就51.25吨,怎么可能一下子超重这么多?
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李强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他先后提出了16次往返相关部门,详细地解释着自己货物的重量情况,又是提出申诉、又是提交行政复议。
更糟糕的是,由于这笔巨额存款的存在,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欠下一笔高额外债,甚至为了筹钱上访,他不得不卖掉了心爱的卡车,白天蜗居在工地搬砖赚钱,晚上则熬夜准备申诉材料。
可每次,当他拿着材料来到相关部门时,工作人员总是一脸正义的表示:收费站的地磅没有任何问题,罚款缴纳无误。
听到这个结果,李强彻底傻眼了,他怎么也无法相信,凭什么收费站的地磅有问题,就得老百姓买单!
越想越气之下,他当即将自己的遭遇上报给相关维权栏目。在记者的帮助下,李强再次来到检测站讨要说法,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不止一人在卫辉超限站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同一辆车在3分钟内两次过磅,重量竟然相差2吨之多!
好家伙,这不明摆着坑人吗?这下,相关部门也不再推诿扯皮了,当场邀请了专业机构,对卫辉超限站的地磅设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地磅的一个微型传感器出现了轻微的故障,虽然不起眼,但却可能导致测量数据出现较大偏差。
得知这个结果后,相关部门当即退还了李强的罚款。同时,他们表示将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流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当李强的冤屈终于被洗刷后,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公平正义的体现。如果当初他就此认栽了,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现在,李强正在存钱准备买一辆新卡车。他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更多公平和正义相伴。当他再次坐上驾驶座时,那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将会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