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富贵还是贫贱他都是命,像我的儿子,从小念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结果最后差点大学都上不了。当年高考分数出来后,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兜了三圈,最后我才认了:这是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王德峰教授是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同时还是复旦大学下属复旦学院的副院长,是一位哲学界的学术大拿,对哲学有着十分独到的理解,被誉为“哲学王子”。 然而在他身上,却有着数不清的争议,比如他本人是个大烟枪,平生最喜欢抽中华,几乎烟不离手。 哪怕是在课堂上,烟瘾犯了也要先停下讲课,然后从讲桌上拿起自己最爱的中华香烟,点上一根,嘬上两口才肯继续讲课。 对于这一现象,大多学生是支持的,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讨厌这一行为,向学校举报此事。 除此之外,王德峰教授在一次讲座上,关于对“命运”以及“教育”的讨论,引起了另一场争论风波。 在那次讲堂上,王德峰以自己儿子举例,与台下众人分享他对命运的看法。 当年他儿子出生之后,王德峰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人才,做出比他更大的成就。 而那时王德峰已经在哲学学术界小有成就,在常人的认知里,一位学术大拿掌握的资源是十分优秀的,想要培养出一个人才不说容易,但也不似普通家庭那般困难。 至少在物质条件上,王德峰几乎不会让儿子缺失。 王德峰当初也是这样想的,幼儿园给儿子安排了上海当时最好的瑞金一路幼儿园,小学是上海第二中心小学。 在这期间,王德峰儿子的成绩表现得不错,后来到了高二的时候,王德峰儿子竟然谈了恋爱,学习成绩出现波澜。 王德峰思想比较开放,加上男孩吃不了亏,于是就找儿子谈话,说你谈恋爱也好,能够知道一点风月之情,但你得跟对方起到正向鼓励的作用。 结果王德峰儿子的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高考前夕,王德峰儿子失恋了,整日忧愁无心学习,晚上放学后还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 在此次讲座上,王德峰也是带着自嘲地说:儿子的同学为高考愁得睡不着觉,我儿子却在这一边呼呼大睡,高考成绩能好吗? 而当时的王德峰预料到了这一点,也不再抱有儿子能超越自己的希望,最起码考入复旦大学吧。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年代复旦大学有一项关于教职工子女的加分政策,只要超过一本线一定分数,教职工子女就能就读复旦。 可后来王德峰儿子成绩出来后,王德峰便给招生办老师打过去电话,说这个成绩能不能上复旦? 招生办老师拿着成绩单一看,别说复旦了,再差点连大学都上不了。 王德峰听后郁闷坏了,绕着四平路一直骑车,思考除了儿子有问题,难道自己也做错了? 后来他也想明白了,自己也有过错,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加到儿子身上。 在此次讲座快结束的时候,王德峰引用了一句古语概括他与儿子的学习经历: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此句话出自《孟子》里,大意是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于是,人们对此话有了争议,因为王德峰主要研究的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是马哲中的主要思想之一。 王德峰却突然讲述“命运”这一玄之又玄的言论,因此也让人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 不过也有表示,王德峰的此番言论,主要是概括他教育儿子的经历。 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分要求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在回顾王德峰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并不信命的人。 1975年到1978年,王德峰还只是上海有色合金工厂的一个普通工人。 而在1978年听说高考恢复了,王德峰便停止与有色合金打交道,报考上海复旦大学,此时,他已经3年没有跟书本打过交道了。 可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德峰考入了复旦大学哲学系,而后一步一个脚印,在哲学界闯出了一番天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