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一场AI搜索大战已经打响,而小红书也加入其中。
12月23日消息,小红书近期推出一款名为“点点”的AI搜索产品,主打生活场景搜索,目前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
很有趣。
因为同样是这个月的消息,2024年四季度,小红书日均搜索量达到了6亿次,相较于2023年年中的3亿次翻了一倍。
更有趣的是,小红书的搜索增量主要源自“分食”传统搜索渠道,据业内人士预估,传统主流搜索渠道日均搜索量略高于10亿,小红书已接近其一半。以当前增速估算,小红书在未来一年内有可能超过这些传统玩家。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红书第一次向AI出手。2023年3月,小红书即成立大模型研发团队,开发了大模型“小地瓜”。同年4月,小红书上线了AI绘画产品“Trik”。7月,又推出文生图功能“此刻”。9月更是开发出AI聊天功能“达芬奇”。此外,小红书还推出了“AI声聊”。
这一次的“点点”,由上海生动诗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产品核心功能包括自动定位推送旅游攻略、美食景点问题,AI总结全网信息,以及提供视频回复。除此之外,小红书还在搜索栏中测试“问点点”功能,进一步整合AI搜索能力。
我搜索了“点点”,发现目前只有手机端可以使用,出于好奇,当即下载下来尝尝咸淡。
根据产品介绍,核心功能是根据我的定位,推荐美食,做旅游攻略,搜全网经验,交通出行攻略等等。那么首先,授权位置是必然的了。
从以上app的界面可以看到,授权后,它根据定位给出了周边的推荐,维度有游玩攻略、美食种草、展览活动、生活技巧,都是小红书的“当行本色”。
注意到右下角的拍照提问,点进去看了一下。
引导性问题包括:1.拍摄同款机位;2.游船价格;3.煤油炉产品功能。整体看上去实用性很高。
于是我拿了手边一个皮肤护理产品,想来也是小红书所长,准备问问“点点”。
考虑到测评的基础性,我直接选了点点自己推荐的问题。
我给了产品的正面,上面有品牌和产品名称,图像质量上应该是可以识别文本的。
点点搜索之后,给了我功效的描述,并呈现了背面产品详情的图。
点点的图上,产品名称是“透明质酸凝胶敷料”,而我手里这支是“透明质酸创面防护凝胶敷料”(如上prompt拍摄图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点点没有“抄作业”,产品的品牌没有出现,因而推测图片来自平台笔记。我点进去它的搜索来源,在10个网页里也很少以品牌为关键词展开信息。
总结下来:
第一,点点的文本总结能力尚可,回答是有格式的。
第二,点点对图片的识别能力不足,图片产品的文本识别不全。试想一下,如果点点能够识别“益肤”品牌,AI搜索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结合小红书本身的用户真实测评信息,能够链接到更大的信息库,总结的信息也会更加多元和生活化。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10个搜索源里,8个来自小红书,2个来自百度。
接下来是自由发挥,我进行了追问。问点点,“冻伤的皮肤使用它有用吗”。
总的来说还算严谨,更进一步,查看搜索源。
同样是10个搜索源,这里10个就都来自小红书了。
搜索源的信息比第一个prompt问题丰满,看起来也更多的是小红书用户的真实分享。但是头像都是小红书,于是我挑了一个点进去看看。
点进去之后,小红书的头像变成了用户的头像,这让我不免为小红书信息使用的合法性问题犯难。准备进一步查看比对两个app的信息,但是屏幕都戳烂了也无法跳转到小红书的app。
告一段落。
那就换个角度测评,让点点给我推荐一下明天吃啥。
点点给我推荐了4家餐厅,人均从140-500/位不等,还算体贴。
同样,我们查看一下信息源。
让我倍感惊喜的是,搜索源里,有着最新的6天前的信息。
要知道,AI长久以来多被诟病,由于“喂”进去的内容的时效性,导致总结的信息较为滞后。基于此,这不失为点点的一个优点。
为了对比一下,我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了Kimi。
Kimi给我推荐了香港的餐厅,我以为是我没有给Kimi授权定位,查找一番,发现系统设置里Kimi从未请求过定位,也没有授权的选项。
总结
总的来说,一方面,“点点”有它的优势,它利用小红书社交平台的内容积累,结合用户的当前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生活化的信息搜索服务,本地化和时效性都做得不错。
另一方面,“点点”作为一个独立的APP,它的使用场景缺乏排他性,也就限制了它的成长空间。小红书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尝试将“点点”的功能内置到小红书APP里,小范围灰测新功能——问“点点”,当用户输入问题时,可以点击“问‘点点’”跳转到“点点”页面获取AI生成的回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小红书月活用户达3.2亿,日活用户达1.2亿。小红书的潜力或野心,恐怕不止一“点点”。
回顾小红书的搜索增量,其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一是得益于其精准的算法推荐系统,二是其社区属性,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真实、多元的用户反馈和体验分。
如何整合这些优势,同时兼顾好内容创作者的版权,则是小红书接入AI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