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对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136”行动是什么
吹风会伊始,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民解释“136”行动——
“1”指锚定新时代农村改革弄潮儿“这一定位”。
“3”即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三大领域”。
“6”代表杭州将全面深化“地、产、粮、人、策、治”六方面改革。
陈伟民特别提到,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体现了时代特色,把当前高度关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农业机器人、“土特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农人”培育等纳入改革重点内容;同时,方案又体现了杭州味道,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稻田新型综合种养、智慧农业发展、山林经济开发等杭州辨识度较强的工作纳入改革破题关键。
“我们将谋划推进实施一批改革突破性抓手,实施一批改革引领性项目等,打造一批体现在全省全国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影响力的标志成果。”
“136”行动怎么干
行动方案聚焦“地、产、粮、人、策、治”六方面改革,具体来看——
在深化“地”的改革上,杭州将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并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利用;并通过“共享村居”建设等方式,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同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入市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
在深化“产”的改革上,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式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城区、郊区和山区农业空间;推进乡村“土特产”链群式发展;推进优质农产品绿色化发展;推进山林经济跨越式发展;尤其推进智慧农业融合式发展,构建“数字+设施+机械”智慧农业发展体系。
此外,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还提出了深化“粮”的改革,通过深化良田建管、良种繁育、良法协同、良制配套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深化“人”的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村集体和农民权益,并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深化“策”的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协作帮扶政策和服务增值政策;以及深化“治”的改革,完善乡村建管机制,创新乡村经营机制,深化乡村治理机制,并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据悉,计划到2029年,杭州将完成行动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