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金融EMBA王健教授:全球经济形势展望|讲座回顾

新华报业网 2024-12-25 18:39:3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重中之重。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新旧增长模式“换档”任务如何落地?经济发展如何破局?

12月,在美丽羊城举行的金融EMBA项目主任见面会暨课程说明会上,项目主任王健教授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同时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展望。

01美元降息、通胀

与世界产业链调整的多面棋局

在2024年下半年,美元的降息周期已开始,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进行。美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虽然仍高于政府的目标水平,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运行的低利率政策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未来美国的利率预计将回到2%-3%的水平。而与美联储以往“快降慢加”的历史周期不同,最近一轮的加息速度快于之前周期。

反观历史,从2022年开始,由于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了大规模的转移与重塑。中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反全球化浪潮中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从全球化向区域化、甚至国内化转变,导致生产成本短期内增加。美国国内进口产品时开始偏好友好国家或邻国,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内,跨国公司加速实施了“中国+1”策略,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建立生产能力。

此轮产业链转移并未降低生产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尤其在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生产成本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工厂规模和劳动力管理的挑战。例如,在越南,工人不习惯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另外,新加坡、越南、墨西哥、爱尔兰、匈牙利等新生产平台的出现对全球生产成本存在潜在影响,世界经济版图也随之而变。

02美国金融行业及

经济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疫情后,美国赤字大幅上升,美国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泥沼。而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20%,远远超过了战后60%的合理水平,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攀升。

美国政府债务的增加与其全球经济地位下降存在相关性,而劳动生产率增速下滑也影响实际利率和投资回报率。收益率曲线倒挂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银行短期融资成本上升,而长期投资收益正逐渐减少。

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目前虽存在风险,但历史数据表明,在没有出现替代货币的前提下,美元的地位仍然稳固。

全球滞涨的阴霾笼罩下,虽然通胀问题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得到缓解,但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03中国经济面临

新旧增长模式“换档”的关键时刻

投资、消费与进出口互相作用又互相制约。经济增长如果在短期内依靠投资拉动,但投资后的产出和消费不匹配,那就会造成无效投资。目前,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双引擎亟需“换将”——“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势能需要加强。

中国政府的财税模式与生产端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消费的活力。而消费能力不足,政府财政收入过度依赖于生产相关税收,会导致社会经济滑入重生产轻消费的发展模式。

地方政府财政与土地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和居住用地收支勉强维持平衡,但工业用地却深陷亏损的困境。

为了吸引投资和补贴生产,地方政府会选择提高房地产价格,这一举措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居民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在重生产轻消费的模式下,GDP增长与居民收入、消费之间已失衡。如今,海外市场难以承载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其发展需求,经济转型升级需迈向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适应新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执行偏差、认识不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民众对新政反响不佳,进而对民营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层层重压之下,重生产模式仍未转变,制约了经济发展。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扩张性政策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案例说明,扩张性政策能够稳定资产价格,提升居民的未来预期与信心,进而稳定经济局势。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已经迈出了政策转向的坚定步伐,积极支持股票市场和消费,我们已能窥见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曙光。在未来,中国国内市场观念进一步转变后,从生产为核心转向以消费为重心,刺激消费,居民的财富和收入才能够得到保障和增长。

0 阅读:2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