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75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上新”

极目新闻 2024-12-26 10:43:2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的1/8,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公园成立三年来,已发现大量动植物及菌类等各类新物种75种。

三年来,公园发现各类新物种75种

刘大业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南崖管护站一名普通护林员,从事20多年巡护的他,近几年他每年都有新发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南崖管护站护林员刘大业:这个洞是今年10月份发现的,里面有蚂蚁窝等,穿山甲来找吃的。这个洞也不算小,有十四五厘米,证明穿山甲可能有七八斤重。

刘大业告诉记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立前,中华穿山甲在尖峰岭片区没有踪迹,而现在片区里的红外摄像机,经常能拍摄到它们的影像。通过各种技术分析,中华穿山甲在尖峰岭片区已成点状分布,数量在逐年增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南崖管护站护林员刘大业:目前发现有30多只,都分布在各个区域,是点状分布,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不仅仅是中华穿山甲,曾经一度消失的海南特有物种圆鼻巨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个片区也频频现身。

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群数量已从2019年初的4群30只,增长至目前的7群42只,作为2至3年才能繁衍一代的海南长臂猿来说,这样的增长速度已非常惊人。

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我们发现新的物种有75种,涵盖了动物、植物、菌类等等,说明我们保护的成效越来越好。

各片区连接处人工林改造力度加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共分五指山、霸王岭、鹦哥岭等7个片区,而这7个分片区并不是完全天然连接。据统计,在各个片区连接的部分,还有120多万亩的人工林。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在加大这些人工林改造力度。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地处海南中部山区,是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南渡江的发源地,也是海南天然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区域之一。

李大江告诉记者,大量单一树种的种植不仅生态系统脆弱,防火防病虫害也难以做好。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已采取措施加大人工林改造修复力度。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局长李大江:在人工林生长阶段,通过人工的培育,种植其它的物种给它伴生,形成一个看似近自然的状态。

为加快120多万亩人工林改造修复力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加大了人工林赎买力度。

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逐年赎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6.7万亩的赎买任务,这是非常艰巨的一步。

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基本完成

在加大人工林改造的同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在同步推进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并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互促”的路径。

海南白沙县南开乡高峰村位于鹦哥岭腹地,2020年底,全村118户居民从偏远的山区搬至距离白沙县城4公里多的牙叉镇新高峰村。如今,新高峰村不仅建设了两层楼房、修建了水泥路,村内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整村搬迁后,白沙县有关部门按照人均10亩的标准,在村居新址附近为村民补偿共计约5000亩可开割的橡胶林。这些经济橡胶林,为生态搬迁的高峰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委会主任符志明:我们来到这里已经翻了10倍,2万多块钱,今年就是27000元。看病难,孩子上学难,交通难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同时,高峰村村民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导下,还积极发展了林下经济,并按照“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发展菌菜轮作产业。2023年,仅食用菌虎乳灵芝、虎奶菇项目每亩就可为村民增收六千到一万元。菌菜轮作产业,还提供用工3600多人次,村民务工收入近55万元。高峰村村集体也实现了创收23.13万元。

截至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已搬迁出455户1931人,搬迁进度达99%。

(总台央视记者邵海成陈家伟)

0 阅读:7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