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在中国进口商品总额中占有显著比重。美国对中国掀起关税战,强迫台积电重金赴美建厂,逼迫美国高端半导体行业回流。

中国半导体行业则紧急通知,将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报关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申报。
利用关税杠杆对美国的芯片成本结构和市场份额进行冲击,可能削弱美国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新规简单来说就是原产地认定新规则。为什么说是顶级阳谋呢,下面来告诉你。
中美双方打贸易战,最新关税政策导致要被征收125%关税,关税的定价要在流片地。
所以谁的流片地在中国,谁受的影响就小,谁在美国,就会受到剧烈冲击。
现在,美国的知名芯片厂商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

其中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受影响较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在美国晶圆厂流片、制造芯片较多。
英特尔没有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它的晶圆厂在爱尔兰、以色列也有分布,连带着美国有三个地方可以相互协调,受到的影响相较于前两者相对较小。
那些在台积电流片的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比如英伟达、高通、联发科,他们损失没有那么重。

按照新规芯片的原产地认定为中国台湾,在采购的时候,进口商不用考虑加征关税。
美国想要用关税倒逼美国高端半导体制造产业回流,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自己国家的产业受损严重,还给了中国发展的延伸机会。
这就不得不提及中国半导体协会的新规了。

海关总署最新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改变原则认定,认为流片地为原产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无论拆没拆封,进口报关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先来介绍一下怎么认定“流片地”,流片指的是芯片公司设计好之后,为了验证可行性,就让制造工厂小规模进行生产,得出样片在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
经过严格有序的检验之后,再进入大规模的制造环节。
这样就总结出来三个关键环节,设计、流片、封装测试。

在新规出台之前,美国芯片企业要规避中美贸易战制定的关税,可以进行“封装测试”,进行中转完美避免。
举个例子,如果美国芯片公司在自己国家制造的芯片,就是流片。

运到没有关税制裁的第三个国家,进行封装测试,就能完全免于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所加征的关税。
现在,不让他们钻空子了。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规定,在哪制造哪就是原产地,后续的封装测试就算换个国家,关税规则也依旧会加在原产地上。
显而易见,中美关税战下,这就是对美国的针对性政策,将集成电路的根源绑定后,无论怎么操作都不好钻政策的空子。

任由芯片砸在手里,毫无办法,真正做到了对美的精准制裁。
美国想要对让高端制造业回流的美梦破碎了。
一方面美国的企业受到了高关税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制造对于美国产品的替代。

原先美国就对中国卡脖子,而且有消息称美国的芯片不再安全可靠。中国行业想要尽力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现在好了,有了新规的加持,芯片行业独立自主的趋势逐渐加强。
在电子芯片、汽车工业等对成本敏感的领域,国产芯片的性价比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中美关税的对比之下,中国的中下游产业肯定会优先选择国产芯片,美国的芯片已经被牢牢的限制在了美国本土。
大量的中国晶圆代工厂订单激增,比如华虹半导体代工产能增长迅猛,一亿以上的客户不断增多。

对于美国产的芯片,如德州仪器还有英特尔的CPU,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逐渐被国产替代。
中国产品的本土化有了丰厚的空间,随着美国进口关税的增加,国外的产品在中国的成本优势不再。
中国芯片供应商的全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霸权主义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让很多产业被迫赴美建厂。
可随着中国强硬政策的出台,台积电就需要在中美市场之间权衡,美国建厂的吸引力大大削弱。

对比一下,在美国被中国认定为“美国原产”就要面临125%的高关税。哪还有什么利润空间。
可留在中国台湾生产的芯片因为原产地属于中国,能够规避关税。
低成本对于产业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况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台积电赴美建厂,中国订单大量流失,美国科创产品独立,对中国企业的依赖度很低。
美国的订单根本不能弥补在中国失去的大量市场份额。亏损严重。

大量中国企业已经选择在本土代工厂加工,技术不仅成熟,成本也低。
为了遏制美国的技术转移,中国新规也做了明确要求,在中国建厂核心流片环节也要留在台湾地区。
美国想要一家独大,全面控制技术已经不现实了。

真的算的上顶级阳谋。特朗普想要分裂,新规就迫使企业选择中国流片,封装。
要么在美国流片就会失去中国市场。

虽然两条路径,但是市场是趋利避害的,现在中国就手握主动权。能够有效降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供应链效率。
美国听闻新规,也是迅速出台政策,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对等关税,这是服软了么?

不管是出于对新规的害怕还是美国国内企业扛不住压力,美国政府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特朗普想要制造业回流,振兴美国的幻想已经被现实打破,反复无常的政策失去人心。
中国在此情况下以开放姿态,重新构建全球合作框架。通过国产替代的方式,调整内需,强化产业链。
中国正走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