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近年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将高水平诊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作为贵州省唯一获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县份,2022年以来,习水县聚焦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为山区基层医疗体系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范本。
2024年11月26日11时许,72岁的李远珍在习水县人民医院温水分院完成了二期肾结石手术。20天前,她因腹部疼痛到此就诊,被诊断为右侧输尿管结石、双肾结石。考虑到卫生院离家只有几分钟脚程,完善的手术设施、病床,以及来自县医院、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李远珍在儿子陪同下办理了住院,并顺利完成两期微创手术。
“在镇医院做手术和住院,妈妈少了路上的折腾,我们照顾起来也方便。”李远珍的儿子穆仁辉说,以前要去县里、市里看的病,现在镇里也能看。
更便捷的诊疗体验、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提升,满足了乡村居民的就医需求,分级诊疗在习水变得具象化。
“事要随人动,资源要跟着人走。”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峰说,医疗改革能取得初步成效,关键在“人”,有了县里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乡、村医生队伍的壮大提升,才能让广大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022年获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后,习水县迅速制定、发布《习水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
“既要让村医留得住、干得好,还要让他们有劲头、有盼头。”刘峰介绍,县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的设立,实现县直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和乡镇的高效协同,推动了医疗领域编制管理、薪酬分配、职称评聘方面的改革。
2022年以来,习水县建立了村卫生室运行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县管乡聘村用”制度、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乡村医生获得执业资格激励制度、优化医保支持政策等五项机制,从硬件、编制等方面入手,为村医工作、生活提供保障。
截至目前,全县编制村医达39名,其余村医通过员额制得到财政保障,人均政策性补贴每年5.4万元。同时,通过取消乡村医生承担的网络费,新增一般诊查费2元、取消5%的医保质量保证金,提高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医保基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3元等方式,提升居民购买医保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村医收入。
“医改解决了我们的养老保险问题,每年还有执业医师补助。”温水镇罗汉村村医谢勇说,自己平均每天接诊十几个病人,加上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针对乡镇卫生院高职称、高年资医生缺乏等问题,习水组织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分别牵头组建2个医共体,分片区选取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二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建设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实行上挂同岗同酬、下派增资增酬、巡诊按劳取酬的机制。
“不仅收入增加了,还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2023年6月,刘贵双成为习水县人民医院下派到温水分院的第三任副院长,负责协调上级医院的资源、人才、技术下沉,并承担临床带教等业务工作。他说,现在乡镇卫生院的设施好了,巡诊、手术都有劳务费用,县医院医生愿意下来,也方便了村民就近看病、治疗。
2023年,习水县还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142人,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同时,在康养度假景区和县级医疗机构设立“医疗专家驿站”,引进省内外专家12人。
资深专家、新生力量的加入,为县域健康卫生事业持续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我刚到卫生院那会儿,只能治一些常见病,老百姓做一些简单的手术都要去县里。”温水分院副院长任家宽说,2023年,医院门诊量达到12万人次,手术量超过2000台,今年的手术量达预计会达到3000台。
记者:郭红宇
一审:郭邱磊
二审:张思渝
三审:陈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