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婺州孔裔”的传承和发展,“生生不息”展在山东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4-12-26 16:23:42

南都记者获悉,“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展览于2024年9月16日至2025年1月2日在山东孔子博物馆举行。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孔子第48代孙孔端躬因避“靖康之难”举家南迁,定居在浙江磐安的榉溪村,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逐渐壮大。婺州孔裔族群现在已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孔子后裔集居地,耕读传家,人文兴盛,更是传统文化的集藏之所。八百多年来,他们自觉保持并践行着孔氏家族的礼仪文化,凝聚了“十八禮(俗)”等包括祭祀、人情往来、婚丧嫁娶等行为、操守和生活原则,“婺州孔裔”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极大丰富了儒家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内涵与社会价值,也对浙东乡土社会的精神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览现场。

“礼失而求诸野”,这是孔子当年用来说明在历史深处寻觅中国文化道统时,作为“乡野”的民间文化所蕴藏着可供发现的巨大价值。展览以此为旨,以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将“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作为基本线索,结合“问禮·婺州”,汇集浙江婺州区域200余件组作品,近30个案例,通过:一、文脉与传承,二、绵延与生活,三、致敬与精神等三大部分,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转化的过程与内涵。同时,也使婺州孔子后裔的生活故事、精神文脉的绵延,得到最佳呈现。

展览现场。

以孔子家风、家训为代表的家族文化,虽然不同于后来成为国家文宗的儒家思想,但与儒学同源,却又自成体系。以“礼学”为例,它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从历史的实际情况看,礼学又不完全局限于经学或儒学,而在宗法制度的规范中,衍生出日常生活的系统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种带有民学性质的“礼学”,实际上对“人的人格”和“人人关系”的塑造,影响更为重要,这也是婺州孔裔南迁在浙江“生生不息”的重要性所在。

据悉,本展览系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致敬孔子——全省百项文旅活动”之一。本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参与资助。

0 阅读:1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