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项目启动以来,贵院医护人员不辞辛劳,远赴桑给巴尔,历经七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实施了七期宫颈癌筛查,不仅圆满完成了对32000名妇女的筛查目标,更在宫颈癌预防、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南京鼓楼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的感谢信,向参与“中国(江苏)—桑给巴尔宫颈癌筛查项目”(即“茉莉丁香”项目)的医护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茉莉,是江苏花卉的代表,丁香,是桑给巴尔的经济支柱。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医疗援助之旅,“茉莉丁香”项目走过了七年,顺利结项。七年花香交融,是项目组护佑非洲妇女健康如花的拳拳初心。
万里奔赴,非洲海岛迎来“茉莉花香”
1964年,江苏向桑给巴尔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其中就有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南京鼓楼医院的非洲医疗情缘,由此开始。
2016年11月,受江苏省卫计委(现江苏省卫健委)委托,南京鼓楼医院派出专家组赴桑给巴尔启动“中国—桑给巴尔妇产科住院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培训项目”。这一趟非洲海岛之行,正是“茉莉丁香”项目的缘起。
在桑岛期间,南京鼓楼医院妇科主任周怀君发现桑给巴尔的宫颈癌患者很多,由于当地条件所限得不到医治,把想每年到桑岛做手术的想法告诉了同行的外事办齐晓敏主任,省卫健委国合处积极鼓励该课题(项目)的申报,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南京鼓楼医院的大力支持。
2018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妇科主任周怀君、时任外事办主任齐晓敏和妇产科主治医生吴禅及住院医生丁玲组成考察团,赴桑给巴尔考察了10家医院,其中桑给巴尔岛(温古贾岛)和奔巴岛各5家医院。齐晓敏主任腿部骨折,仍然打着石膏和大家一起摸清当地的医疗条件及医院情况。确认了可使用的房屋,记录了可使用的设施及需要添置的物品,不断讨论从病理活检标本处理等各种方案。在汲取多位专家的意见后形成《关于在桑给巴尔开展宫颈癌筛查和防治项目方案申请书》足有57页,16000字。
结合桑给巴尔130万人口和宫颈癌发病率,项目组定下了筛查目标为32000人。
ChinaStyle!克服万难首战告捷
南京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的手机里,还存着“茉莉丁香”项目当时的照片与在桑给巴尔各种风土人情的“随手拍”。2018年,于成功带领的“中国—桑给巴尔妇产科住院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培训项目”5人团与“茉莉丁香”项目人员同期到达桑给巴尔,随后七年,他全程参与了“茉莉丁香”项目。“天气酷暑、蚊虫泛滥,一开始的工作环境连电扇空调都没有,但项目组人员仍然满怀干劲,把所有工作安排得非常细,迎难而上一个个解决问题。”
由于纳兹莫嘉医院本身狭小,可提供的筛查场地有限,仅可提供四个房间用于筛查、治疗、检验以及病理,且部分房间狭小,三间的筛查房间缩减为一间,筛查组成员克服困难,充分发挥群体智慧,齐心协力,在一间筛查室内用旧床单作围帘,将其隔成三个空间,保护患者隐私,做到‘一患者一空间’。在环境问题上,项目组遇到了很大困难,筛查地点条件简陋,蚊虫出没,污染已消毒的阴道镜器械及叮咬人员,筛查组成员只好人工驱赶苍蝇,同时涂抹驱蚊药水。医院只有三个手术室,条件简陋,手术器械不足,超声刀还是从国内调货又“人肉”带到桑岛。桑岛经常断电,电压不稳对机器设备损伤很大,两个检查灯不到两天就坏了,工程师买来了稳压电源以防再次损坏设备。就连安置设备的桌子也是不够的,大家索性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捡来的旧桌板、仪器外包装箱,统统改造成了桌子安置设备。病理科为了避免生物危害,将取材间安置于卫生间内,捡来的废弃小推车、铁板搭出了取材台,检查床配套的小梯子变成置物架,卫生间内淋浴头接上备用水管用于冲洗污渍。
在接下来的近三周里,阴道微生态、宫颈液基细胞学、宫颈HPV检查等筛查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为宫颈可疑病变或宫颈息肉妇女进行阴道镜活检及手术治疗也在同期进行。术后查房,患者非常感动,握着医生的手用混杂的语言说:“谢谢!ChineseDoctor!”
“茉莉丁香”项目首战告捷,2018年共完成宫颈癌筛查3013例。专家组高效的工作节奏、对非洲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受到当地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赞誉。时任桑卫生部部长哈马德先生称之为“ChinaStyle”。
超额完成!日志里的“初心”沉甸甸
“这次(第三期)的筛查在奔岛,任务是4000例……这儿的条件落后,没有电视,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宣传作用落实不到人,筛查人数一直都没有达到预期值,主任们非常焦急,每天都与奔岛卫生署的负责人商讨解决方案,奔波在乡村,路边进行宣传,全身心地为筛查工作奔波。”
“我是老队员,又是师姐,我跟志愿者说尽量把所有已知HIV阳性的病人和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带到我这里做筛查,感谢她们的配合,我们都尽力做到好的防护,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HPV筛查工作,每日至少测试三轮实验,确保当日采集的样本,隔日可以发出报告单。伙伴们为了不耽误报告时间,几乎每天加班到夜里10点,仪器连续25天连续运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艰苦条件,保质保量完成筛查任务。”
“我们病理组高度配合妇科组工作,十分珍惜走村串户取回的样本,不断缩短报告周期,绝不拖后腿。大家齐心协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达成了既定目标。”
…………
在南京鼓楼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的统筹安排下,一批又一批筛查组队员为大爱奔赴山海,一份份项目组小伙伴们的日志,原生态还原了筛查组的工作状态。
总说“万事开头难”,但筛查开了头,问题依然不断,最突出的是前来筛查妇女数量不足。“因为缺乏相应的健康意识,当地妇女对HPV感染,对宫颈癌的认识都是不足的,会来主动筛查的妇女很少。”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齐晓敏告诉记者,为了扩大筛查范围,提高桑给巴尔当地妇女对宫颈癌筛查项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项目组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
除了依靠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宣传,项目组还设计宣传海报,在当地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上粘贴,让路过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邀请了桑给巴尔的女议员担任“代言人”,扩大影响力。租借车载还拿着高音喇叭走街串巷,这种原始但高效的方式,在城市街道和乡村地区都产生了显著效果。为了将筛查网撒得更远,筛查组主动走出医院,拉着设备和检查床,驻扎到了各个“乡镇医院”、“村卫生室”,每个点最多停留1~2天,每开辟一个新的筛查点,都提前1—2天到其所在社区或村庄踩点、召集社区负责人、村首领和社区健康志愿者(CHV)开宣讲动员会,请他们帮助动员群众。由于流动性大,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民众对于宫颈癌筛查的了解不够,每个筛查组在抵达筛查地点、迅速搭建好信息系统和筛查室后,带领着当地志愿者,走家串户再进行落地深入宣传。筛完了周边再换个地方,发动、筛查、治疗,同样的流程一遍遍来。
七年,项目组成员踏遍了桑给巴尔的土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项目组的努力下,每期的筛查量从3000多例起步,增长到后期每期六七千人,七年最终完成了32123例宫颈癌筛查,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不只是数字,他们远远比筛查做得很多
前来筛查的每一位妇女,在项目组成员眼中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们因疾病而痛苦,筛查组都看在眼里。在完成宫颈癌筛查主责之外,项目组做得更多。
7年间,筛查组共诊断出了6013名阴道炎症患者,完成3203例宫颈活检,发现了803例癌前病变,121例宫颈癌;为253名妇女做了物理治疗,363例宫颈锥切手术和49例宫颈癌、外阴癌等高难度手术,为8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制定放化疗方案。所有的筛查和治疗均为免费,药品不够时,项目组还自费购买药品,为所有阴道炎症患者免费发放了药品,使他们重获健康。接受治疗的有些患者还成功怀孕生子。周怀君告诉记者,他们后来再去筛查的时候,还有之前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前来复查,她们接受治疗后还保持着不错的生活状态,也对筛查组表示了最真诚的感谢。
在高质量完成筛查和治疗工作之外,项目组精心编写了《桑给巴尔宫颈癌防治指南》,为桑给巴尔卫生部提供了参考,为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及文化环境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推动桑给巴尔乃至整个非洲地区的宫颈癌防治工作。
筛查组还对当地医护进行了专业培训,不仅教授宫颈癌的筛查技术,也带来了最前沿的治疗理念。为高效完成筛查,计算机专业的齐晓敏开发了筛查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实时录入,TCT、HPV、病理结果当日更新,医生诊断快捷方便,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该信息系统在专利实证中。
2024年11月28日,桑给巴尔政府在总统特使官邸专门为“茉莉丁香”项目举办了项目总结会,总统特使、国家首秘MadamZenaAhmedSaid,卫生部部长Mr.NassorA.Mazrui,卫生部首秘、总司长以及桑卫生部所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齐主任代表项目组作的《“茉莉丁香”中国(江苏)-桑给巴尔宫颈癌筛查结项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桑方在讲话中多次用诚恳而感动的话语来致谢“茉莉丁香”项目。总统特使、国家首秘Zena和卫生部部长Mazrui为项目负责人周怀君主任和齐晓敏主任授予政府勋章,为第七期全体队员颁发证书,还为“茉莉丁香”项目组颁发刻有项目全体人员姓名(第一期至第七期)的奖状铜牌,以表彰“茉莉丁香”项目组对桑给巴尔卫生事业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
“‘茉莉丁香’项目响应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中坦友谊,探索了公共卫生走进非洲的新路径,扩大了中国医疗卫生在非洲以及全球的影响,不仅填补了桑给巴尔宫颈癌筛查领域的空白,更为当地妇女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与尊严。”于成功表示,“茉莉丁香”项目今年结项,但项目组在当地留下了筛查设备与软件,也留下了技术与理念,将来当地医生可以继续将筛查进行下去,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未来,南京鼓楼医院也将继续发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持续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一带一路”这条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