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立医院采购延缓,今年前三季度,一些企业的业绩增速出现放缓。
作为医疗设备行业的一名从业者,刘东的感受是,今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了,一方面,市场规模较小的民营医院市场受到企业角逐;另外一方面,为了争夺市场,一些企业不惜降价。
“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刘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认为。
即使是这样,国内一些头部医疗设备企业选择逆势加码布局高端医疗设备市场。
竞争激烈
根据医装数胜设备市场数据库,国内医疗器械今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同比下降8%,主要是医疗设备领域市场需求被压制所致。
细看医疗设备领域,今年上半年,医学影像设备、外科手术设备、生命支持类装备、放射治疗设备这些领域国内市场规模增速(按院端口径)分别同比下降46.60%、33.98%、54.76%、35.49%。
这背后,大部分领域是因为受医疗反腐影响招投标放缓,医院存在“采购犹豫”情况。
一位医疗设备企业市场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医院招标采购短期放缓背景下,相比专科型医疗设备,通用型设备行业今年的价格竞争相对激烈。
“医院延迟采购招标后,大家在有限的市场竞争中,就容易打起价格战,比如互相报低价,这对于那些产品单一的企业而言,带来的考验很大,很容易被行业淘汰出局。”刘东说。
以A股市场的40家医疗设备企业为例,对比去年前三季度,有2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出现下滑,其中有7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下滑5个百分点以上。
不过,对于医疗设备企业而言,上述的影响只是短期的,行业“以旧换新”政策东风已在开启,医院的招标采购在加快,这对行业构成利好。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及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市场倾向认为,随着政策和配套措施逐步推进,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有望扩容,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开立医疗在9月份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从七月份开始,医院端的开标在增加,公司内部订单合同签署的节奏在加快。
“目前设备更新政策侧重医学影像领域,与公司相关的主要是超声,据初步统计,预计有几十亿的市场规模,公司销售人员将密切关注各地的项目动态,争取获得更多份额。”开立医疗方面表示,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三年,未来有可能拓展到内镜或其他领域,医疗设备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将持续受益。
逆势向高端市场布局
中邮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批复稳步推进;超长期国债和贴息贷款逐步落地等利好因素推动,院内招采数据表现明显向好,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部分医疗设备产品招采快速回暖,超声、CT、MR、DR、内镜、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招采金额增长较快。此外,考虑到2023年下半年医疗设备板块整体业绩基数较低,医疗设备板块将有望进入到业绩高增长区间。
当前,国内一些头部的医疗设备厂商企业选择在加码布局高端医疗设备市场。
开立医疗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疗设备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高技术门槛、长研发周期、高毛利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集采等政策的推进,行业竞争明显加剧,甚至引起行业格局洗牌,要避免红海化竞争,一是要推动产品走高端化、专科化的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实现进口替代;二是横向扩展产品线,做技术门槛高、潜力大的新产品线。
“这两个方向都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公司一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同时不断壮大高层次研发队伍规模。”该人士说,公司希望在行业寒冬过去后,可以更快恢复增长,并且在三到五年内陆续有新的高端产品可以推出。
迈瑞医疗在今年10月的三季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未来成长的核心逻辑是加大研发创新。过去单纯依赖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内卷、以及营销渠道拓展的厂家将不可避免地会被逐渐淘汰,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采购的集中度未来都势必提升,引导行业真正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当前,国产医疗设备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出海。根据中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医疗器械类出口额353.39亿美元,同比增长4.63%。
迈瑞医疗方面在上述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国际市场虽然形势复杂,但公司为此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营销和生产本地化以外,公司还将在海外主要市场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能体系,研发工程师将深入海外一线、了解客户需求,做出解决海外客户临床痛点的爆款产品,并建立起完善、及时的售后和临床服务团队,以此加速海外高端战略客户的突破。
开立医疗相关人士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出海,公司当前的策略,一是加快产品在海外注册,医疗器械产品在海外的注册周期比较长,需要1到3年时间,需要提前投入;二是在发展海外代理商的同时,也在培育海外直销团队,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希望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未来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可以维持10%至20%的增速。海外医疗设备市场的增长,很难呈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医疗设备的销售,首先靠的是安全,其次才是价格。”上述人士这样说。
(文中采访对象刘东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