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败诉!"河北邢台,一女子开车下高速后,以62公里的时速通过了国道的测速点,

天狼看法 2024-12-26 21:15:28

"交警败诉!"河北邢台,一女子开车下高速后,以62公里的时速通过了国道的测速点,万万没想到,交警以其超速50%,对女子作出罚款200元,扣12分的处罚决定。女子不服,将交警队起诉到法院。

2023年9月的一天,河北邢台市的刘女士驾驶小轿车从京港澳高速邢台南出口驶出,随后沿着G107国道行驶。

刘女士在国道上保持稳定的速度行驶,没想到在经过一个测速点后,她被交通执法系统记录为“超速50%以上”。

几天后,刘女士收到了邢台市交警部门发出的处罚通知。

通知显示,她以6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了测速点,而该路段限速仅为40公里每小时。

根据交警部门的认定,这属于严重超速行为,因此对刘女士处以200元罚款,并扣除驾驶证12分。

当刘女士看到这张罚单时,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她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我是正常开车,怎么就超速了呢?哪里有提示限速40的标志?”

带着这些疑问,她专门返回了事发路段查看。

“从高速出口下来的车,速度需要逐步降低,突然限速到40,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是不是故意让我们违章?”她的语气中透着愤怒。

为了讨回公道,刘女士决定先向邢台市交警部门提出申诉。

然而,交警部门坚持认为测速点的设置完全合法,处罚也依据交通法规,没有任何问题。

在与交警的沟通过程中,刘女士得知,这样的处罚并非个例。

不少驾驶员也因类似的原因被罚,许多人抱怨测速点隐蔽,限速标志不清晰。

“没有明确的提前提醒,只能让人吃哑巴亏!”刘女士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无奈之下,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2023年10月,刘女士向邢台市桥东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交警队的处罚决定。

案件开庭时,刘女士的代理律师提出了以下几点核心质疑:

测速点位于高速出口与国道交界的过渡路段,车辆从高速下来的速度通常较快,需要有合理的过渡限速。

限速40公里的设置不科学,且没有提前明显的标志提醒,容易导致误判。

刘女士仅以6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虽然略超限速,但并非恶意超速,且未对交通安全造成实际威胁。

扣除12分的处罚显然过重,缺乏弹性和人性化。

刘女士还指出,她并未收到任何提前警告或提示短信。

如果能够在首次超速后收到提醒,她完全可以避免后续的问题。

交警部门则坚持认为,测速点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刘女士作为驾驶员有义务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处罚决定完全合法。

经过多轮庭审,法院查明了以下事实:第一,测速点所在的G107国道确实处于高速出口延伸段,限速标志位置不够明显,设置存在缺陷。

驾驶员下高速后,需要逐步降速,而不是直接减至40公里每小时。

第二,交警部门虽然依据测速数据作出处罚,但未充分考虑测速点环境和实际情况,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没有合理预估。

结合这些问题,2023年12月20日,邢台市桥东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对刘女士的处罚决定。

法院同时建议交警部门完善测速点的限速标志设置,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刘女士的胜诉也为其他受到类似处罚的驾驶员提供了信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执法程序的合法性。

参考其他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似的执法问题:比如,在某些地方,多次违停的车主未收到及时通知,直接面临高额罚款和扣分。

这表明,执法部门在通知和提醒程序上可能存在不足。

不少人质疑,在法律法规之外,执法部门是否也需要考虑情理与公平。

例如,在一起特斯拉车主维权案件中,交警部门根据事故认定车主全责,而车主则提出大量数据反驳,认为处罚忽视了实际情况。

最终法院要求执法部门补充证据链,才能判定责任。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执法不仅需要合法性,也需要合理性。

这一案件也为广大驾驶员敲响警钟。

尽管刘女士最终胜诉,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时间、精力去争取公正。

在日常驾驶中,注意观察道路标志,尽可能规避可能的争议,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在执法时更注重科学性与人性化。

本案的最终结果,不仅为刘女士赢回了公平,也让人们看到了司法对合法权益的捍卫

0 阅读:2
天狼看法

天狼看法

深思细品,都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