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李舟英姜鹏飞周丽丽
通讯员沈哲韬邵帅
本报讯昨天,我国首个商用堆同位素生产装置在秦山核电成功投运。“这个装置就像在核反应堆里装了个‘炼丹炉’,实现核药原料的稳定、持续和大规模生产。”秦山核电副总工程师李世生表示,该生产装置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打破我国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认为,该装置的成功投运,无疑将推动国内核药产业迈入快车道。
核药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恶性肿瘤“克星”,被称为“救命药”。作为核药原料,我国医用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不稳定。目前,瑞士诺华研发的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国外定价每支约为20万元人民币,一个疗程要100多万元人民币。
给核药装上“中国芯”,事关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2021年6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医用同位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把靶件放到核反应堆中辐照生产同位素,这个装置既能随时取放,又不能影响发电,更不能危及安全。”秦山核电总经理尚宪和介绍,秦山核电联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历经3年协同攻关,累计进行2200余次试验,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秦山核电拥有国内唯一的商用重水堆,该生产装置投运后可以实现包括镥-177、钇-90、锶-89等多种主要医用同位素的稳定、持续和大规模生产。
海盐是诺华目前在中国唯一在建的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海盐县秦山街道党委书记金志刚透露,去年12月诺华与海盐签约,今年7月开工建设,11月核药在中国上市申请获受理,预计2026年“海盐产”核药投产,“届时一旦用上国产的镥-177原料,药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医用同位素“出炉”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变,时效决定疗效。当前,海盐县正抓紧建设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规划了同位素生产基地、核药生产基地、核技术创新中心、核医疗中心等空间布局。截至今年11月底,该园区已累计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超80亿元,加快研发治疗肝癌、骨转移瘤、甲状腺癌等多款核药及配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