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回顾2024国内产业发展历程,哪些新赛道更受资本和市场青睐?新黄河记者结合大厂布局动向、VC投资、二级市场研报等多方信息梳理发现,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无人驾驶、AI眼镜及文生视频,堪称2024年最为炙手可热的五大赛道。这些赛道为什么能火?是泡沫还是风口?2025发展机会几何?新黄河为您做一次全面回顾和展望。
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5万家,明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
2024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从年初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年末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馆”大放异彩成最大亮点,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层层突破、产业生态繁荣壮大,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统计显示,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已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国内已有330余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将打造形成一张全球最大规模的低空通信网。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3991家。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规模占比接近55%,间接、引质产生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
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逐渐繁荣。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各级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应运而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显示,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不远的未来,无人机“外卖员”在景区里送咖啡、“空中巴士”在一些地方常态化运行、无人机跨海岛医疗物资配送,这些应用场景将深入每个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无人机操控员(俗称“飞手”)这一新职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而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发放数量超过22.5万本。随着无人机在农业、测绘、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无人机操控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具身智能:行业热度飙升,华为、阿里、美团等大厂都已下场
2024年,具身智能无疑是AI领域里最火热的赛道之一。所谓具身智能,就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业内人士形容,具身智能是“长了身体的智能”,能够直接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
相较于灵巧手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最佳硬件载体。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包括星动纪元、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在内的多个“明星”企业,均获得亿元级融资。
11月,千寻智能完成天使+轮投资,投资方为宁德时代联创、副董事长李平创办的柏睿资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宁德时代方面目前出手的唯一一家具身智能公司。同月中旬,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这是华为首次披露其亲自“下场”做“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与产品。
不只是华为,美团战投等机构近期以接近10亿元投资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日前公布Pre-A轮融资3亿元消息,背后投资方能够看到阿里的身影,阿里巴巴、联想创投等参与本轮融资;腾讯则通过旗下腾讯RoboticsX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软银投资的优艾智合,日前与西安交通大学宣布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初,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已经超过50件。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科技龙头们纷纷发力“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技术。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
优艾智合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朝辉日前表示,“具身智能”能够让特定的机器人形态在不同场景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显然有更高效和更具适应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拓展,具身智能领域将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具身智能不仅不是一个泡沫,而是具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持续投入和研究。”
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头部企业密集布局,产业前行按下“加速键”
今年夏天,萝卜快跑突然火爆全网,不仅震惊了外国游客并得到外交部发言人的推介,更逐渐融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加入武汉旅游必打卡清单。
无人驾驶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网热议,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有关无人驾驶的概念股也出现了快速上涨行情,无人驾驶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正逐渐驶入人们日常生活。无论你是否喜欢,自动驾驶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已经成为我国领跑全球科技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此背后,是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对自动驾驶产业的全面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座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其中深圳、上海、江苏、杭州等多省市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最终形态,无人驾驶汽车所具备的融合创新以及技术前瞻等特质,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高度契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指出,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资本市场方面,今年以来,速腾聚创、如祺出行、地平线、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成功上市。福瑞泰克、佑驾创新、希迪智驾、Momenta、纵目科技等正在IPO排队中。国内智能驾驶头部企业密集冲进资本市场,不仅彰显了智驾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更为产业前行按下了加速键。
政策支持层面,今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的要求,并有序推动自动驾驶、无人车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示范应用,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认为,我国无人驾驶企业只有毫不迟疑地积极拥抱智能网联汽车,才不至于在未来最核心的前沿技术领域落后。拥抱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拥抱新质生产力。
AI眼镜:互联网大厂摩拳擦掌,2025年有望成为产业爆发元年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AI眼镜作为AI落地的全新载体,大厂争相布局。
2024年,Ray-BanMeta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百万,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硬件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互联网巨头、手机制造商,还是初创企业与传统眼镜品牌,都积极投身这场竞争,一场“百镜大战”悄然拉开帷幕。国际市场上,Meta之外,苹果、微软、谷歌、OpenAI、亚马逊等也在积极布局,在国内,华为、小米、vivo、荣耀等也在进军AI眼镜。
从互联网巨头到硬件创业公司,行业内的大小玩家都希望在这个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终端”的领域分得一杯羹。在此背景之下,各大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底牌,并在产品与宣传中下足功夫。
上半年,华为带来了“华为智能眼镜2”,年中,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带来了界环AI音频眼镜,这些产品都停留在了“拼音频”的层面,支持通话、听音乐等音频功能,不支持拍照、录像,像是“智能耳机的眼镜版”。
面对火爆市场,国内厂商看到了AI眼镜规模化落地的可能性,开始纷纷加码。据不完全统计,仅仅11月的10天内,就有18家企业公布AI眼镜相关进展。
有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已有至少50个团队,“跑步进入”AI眼镜赛道。
从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到华为、小米、荣耀、OPPO等硬件科技大厂,乃至Rokid、影目科技、Xreal等AR公司,要么已经发布了AI眼镜,要么在研发AI眼镜的路上。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涌入AI眼镜赛道,将AI眼镜的热度推向新高潮,产业链上市公司也纷纷摩拳擦掌,意图在这一风口上抢占先机。
从AI眼镜的组成来看,显示的镜片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涉及光学、显示、芯片等几个主要行业。上市公司中,水晶光电(002273)、舜宇光学科技等公司可以提供AI眼镜的关键光学部件,如镜头、光波导等;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公司的SoC芯片可为AI眼镜提供计算和处理能力。
尽管赛道火热,但当前AI眼镜行业或仍处于爆发前夕。西部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爆发元年。根据wellsennXR数据及预测,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2024年,国产大模型落地应用突然加速。尤其视频生成模型,就像密集射出子弹后的枪管,热得发烫。
今年2月,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点燃了文生视频赛道,随后国内厂商开始布局跟进。字节跳动、快手等科技巨头凭借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出相关产品,MiniMax、美图等新兴企业也积极推出视频模型或工具。
今年4月,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由清华大学联合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文生视频大模型Vidu首次亮相。该模型可根据文本描述直接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高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具有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的特点。
随后,快手上线了文生视频模型“可灵”(Kling),并可支持长达2分钟的视频生成。9月,字节跳动发布豆包模型家族的两款视频生成模型Pixeldance和Seaweed,并通过即梦AI、火山引擎分别面向创作者和企业客户小范围邀测。
12月10日,OpenAI宣布在美国及其他部分地区面向ChatGPT付费用户开放Sora,其中不包括欧洲、中国等市场。最新版SoraTurbo可以生成最长达20秒的视频。官网显示,支持新版Sora功能的ChatGPTPlus、ChatGPTPro会员订阅费用为20美元/月、200美元/月,这两种付费用户最多分别可生成50个、500个视频作品。这是时隔10个月之后,OpenAI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终于从单向的官方展示发布走向用户上手体验。
与此同时,12月初,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上线视频生成能力,这是继文生文、文生图、3D生成之后,混元大模型的最新业务进展。与此同时,腾讯开源该视频生成大模型,参数量130亿,是当前最大的视频开源模型。
资本市场方面,12月18日,文生视频AI初创公司爱诗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爱诗科技日前宣布,完成A2至A4轮融资,总金额近3亿元,未披露估值。爱诗科技称,A2轮融资由蚂蚁集团投资,A3、A4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国科投资及光源资本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扩展算力资源以及建设人才团队,加速产品功能迭代与市场覆盖,持续推动AI视频生成技术的普惠。
然而,由于技术尚未足够成熟,目前市面上的文生视频模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生成视频在画质、细节、真实感等方面仍与真实视频存在差距,且用户对视频生成过程的控制能力有限,只能通过修改文本提示来间接影响视频生成效果,而文本与视频的语义匹配度不足,也会导致生成效果不及用户预期。
2025年,在技术升级后,文生视频能否继续保持热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