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2月27日电(刘政宁、周小平)12月26日,全国艺联2024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暨艺术电影创作研讨会收官之站在重庆大学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宣部电影局指导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由中国电影资料馆、重庆大学联合主办。
今年艺术电影创作研讨会的主题是“观照世情补益人心”,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倍,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风起前的蒲公英》制片人宁玉琪,《盛极一时的爱情》导演李冉,《东四十条》导演覃牧秋,《百川东到海》编剧刘婧,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选片人张硕等围绕艺术电影创作、发行、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讨论。
“近几年,年轻电影人讲故事的形式、视听风格、内容题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大学电影教育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状态,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实践可能。”范倍认为,年轻创作者能够借助长、短视频去训练视听感受,而新兴的多样化创作形式则为表达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这对艺术电影创作是有好处的。
“《风起前的蒲公英》这部纪录电影呈现的人群和话题值得我们留住并思考。十年之后再去看,让我们想到当时的思考和追求,这是爱奇艺投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宁玉琪表示,选择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群孩子,是因为他们在短时间的相遇、离别的过程中,展现出人生的全貌,是有代表性的。
《百川东到海》编剧刘婧介绍,尽管影片是儿童题材,但受众是广泛的,而且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她觉得“影片呈现出来,就像端一盘菜出来,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反馈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东四十条》的成本只有2万多元,对比其他影片创作量级来说,这可能是‘纳米级’制作。”在覃牧秋看来,要将拍电影当成“单机游戏”,不需要“氪金”也能够“通关”。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理解电影、创作电影,并且正确地定位创作目标,他相信,即便在设备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塑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学风格。
李冉的长篇处女作《盛极一时的爱情》已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她将电影创作形容为“找朋友”的过程,“在路演中,我感觉当代观众喜欢确定性的东西,而我喜欢不确定性中的可能性”,这种差异能够让她感受到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若能借此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链接,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如何把观众留在电影院”已经成为电影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张硕看来,观众不是不爱电影了,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能够将他们拉回影院,重新感受到电影的美好。
本次活动展映共10部影片,将在银兴巨幕影城(龙湖星汇天街店)、重庆百丽宫影城(DolbyCinema光环店)、华熙LIVE·鱼洞·华熙国际影城、万画X超幕影城(合川大学城店)4家影城进行80场放映。
据悉,此次展映影片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重庆5个城市先后放映500场,并在各地举办5场专题研讨会和20余场映后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