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男子喝醉酒回家后将家里的水果全部吃完,孩子抱怨了一句男子炸毛了,拎起板凳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4-12-27 14:11:42

黑龙江,男子喝醉酒回家后将家里的水果全部吃完,孩子抱怨了一句男子炸毛了,拎起板凳就往儿子身上砸,还说回家就是想发泄来的。妻子气得直哭:你是在外面哪个女的跟你吃醋了吗,就回家发泄?

(案例来源:潇湘晨报)

儿子想吃草莓柿子,女子给儿子买了几个放在家里让他慢慢吃。当天下午,出门两天没有音讯的丈夫突然醉醺醺回了家,回来后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晚上,女子给丈夫买了他爱吃的烧饼,让儿子去叫丈夫起来吃饭。丈夫起来后,看到了桌子上的草莓柿子,就拿起来一个接一个吃了起来,不多大会,水果盘里的草莓柿子就被吃完了。

儿子过来正好看到爸爸将最后一个草莓柿子吃完,没忍住说了一句:“爸爸,你怎么把我的草莓柿子吃完了呀?我不想理你了。”还没说完,小家伙就眼睛红红的快要哭出来了。

谁知孩子这句话惹怒了男子,他抓起桌子上的东西就扔向孩子,嘴里还骂骂咧咧的:“我辛辛苦苦赚钱,吃点东西都不行了?你忘了谁赚钱养的你?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男子一边骂一边打砸,儿子被吓得大哭,躲到旁边的椅子下面,才没有被男子砸到。

妻子听到动静赶紧跑过来护住儿子,并质问丈夫为什么要在家里找事,男子却立即将矛头对准了她:“你看看你惯的什么玩意!我今天回来就是要找事发泄的!”

随后,夫妻二人争吵起来,男子指责妻子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把他放在眼里。妻子则指责男子不该这么暴躁,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男子却根本不听妻子的话,拿起一个花盆使劲砸在地上:“别逼我,别逼我今个。”

女子哽咽着说:“谁逼你了?儿子都说你想吃烧饼喊你起来吃了,为什么啊,为什么要摔东西?”

“别逼我,我受不了我跟你说。”男子指着妻子,嘴里重复着说妻子儿子逼他了。

妻子哭着说:“你怎么受不了了?你就回来一天,你出去两天我们谁也没见你,谁逼你了对不对?”

丈夫说:“跟恁没关系,我今天回来我就是想发泄的。”

妻子崩溃了:“跟我没关系,你为什么把家砸成这样子?你搁外面咋着了?是哪个女的跟你吃醋了吗?你回来发泄啊?”

丈夫恼羞成怒:“哪个女的,就是哪个女的。”他再次拎起椅子向妻子砸过去,随后,就捞起身边的东西,疯狂打砸起来。

有人说,妻子是一个家庭和谐与否的关键,发生这种事情,妻子的作用至关重要,她引导好了家庭和谐,引导不好鸡飞狗跳。

妻子应该先安抚丈夫的情绪,再给孩子讲道理,爸爸吃点东西没错,吃完了再买。

也有人说,这件事中的丈夫可怜。妻子和孩子一个阵营的,他孤家寡人一个。在外累死累活赚钱养家,吃两个水果就被指责,换自己自己也崩溃。

还有人说,这件事很明显就是男子不对,孩子的水果被他一口气吃完才不高兴地,作为爸爸,这个男子没有安慰孩子,第一时间想的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第一时间打孩子,还怪老婆把孩子惯坏了。

家庭作为一个小团体,想维持家庭的和谐幸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的义务。

本案例中,男子醉酒后对孩子和妻子的暴力行为,如扔东西、砸东西以及言语上的辱骂,已经侵犯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家庭成员之间禁止家庭暴力,包括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根据妻子的话可以看出,男子出门两天没有音讯,回家后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还称回家就是为了发泄的,他的行为明显违背了上述法律原则。

男子声称自己辛苦赚钱养家,似乎以此作为在家中肆意发泄的理由。

然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劳动所得通常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都有平等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单纯以赚钱的多少来衡量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再者,法律规定,父母应当为子女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男子因为孩子的一句话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婚姻家庭中,良好的相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与理解。夫妻双方应当尊重对方的人格、劳动和付出,理解对方的压力和情绪。

就如同案例中的男子,不能因为自己在外面的压力而将负面情绪带回家中肆意宣泄,而妻子也应当理解丈夫在外工作的辛苦,双方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二是平等与协商。家庭事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协商决定,而不是一方独断专行。在经济方面,应当明确家庭财产的共同属性,做到公平、合理地支配。

三是关爱与教育。对于子女,父母应当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当孩子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另一方应当及时保护。

四是自我约束与情绪管理。每个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冲动而做出违法或伤害家庭成员的举动。

最后,有人说,不管遇到什么事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如果只知道发泄情绪不知道解决问题,即便是一件小事,也会要变成暴风雨。

此事中,您认为谁的问题最大?

0 阅读:151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