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利用牵张机进行放线作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6日电(王骞郭爱平祁立明)12月23日14时19分,在阿尔金山高海拔无人区,随着白干湖220千伏新建线路工程157号至171号铁塔4.3千米导线完成放线作业,标志着白干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新疆电力建设者顺利将电力线路架设到阿尔金山无人区深处。
阿尔金山是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平均海拔2000米至4000米。这里干旱少雨,四季温差大,大风沙尘天气多发,气候环境恶劣。在这里建设线路,电力建设者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220千伏白干湖输变电工程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是国网巴州供电公司建设管理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起于若羌县东部的220千伏塔东变电站,止于阿尔金山高海拔山区新建的220千伏白干湖变电站,线路全长96千米,铁塔264基。其中,150基塔途经阿尔金山无人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峻,导致立塔位置受限制,施工人员克服高海拔缺氧和山区紫外线强等困难,在陡峭的山壁上立塔架线。
由于大型吊车无法到达,组塔作业只能采取抱杆组塔的方式进行,组装完成一块吊装安装一块,像拼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完成铁塔组立,平地段一天能组装3基铁塔,到了山区5—7天才能组立一基。
进入冬季,山区微气象多变。不久前,一场降雪,将这里的土黄色染成了银白色,气温也随之下降,这给山区施工作业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白干湖220千伏线路工程安全总监王涛说:“白干湖220千伏线路工程已全线贯通,进入紧断线、附件安装、消缺验收阶段。进入冬季,阿尔金山出现降雪天气,昼夜温差增大,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我们为施工队伍配备棉衣、棉帽、防滑鞋,加强冬季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里程碑计划,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工程早日投运。”
因施工环境位于阿尔金山高海拔无人区,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电力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头晕、流鼻血等现象,走两步都要喘几口粗气,体能消耗大。为加快施工进度,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寒物资外,工程通过增加施工人员倒班频次、加大后勤物资保障力度等方式,确保山区施工安全稳步推进。
在阿尔金山深处,新建的220千伏白干湖变电站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加快进行电气设备试验和验收调试工作。
220千伏白干湖变电站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理环境恶劣,方圆200公里为无人区,从若羌县运送物资到项目部,需要绕道与青海接壤的依屯布拉克镇,单趟行程680多公里,山区道路及通讯十分不便,物资运输和人员进出困难。每次进出,都安排两辆车互相配合,配备卫星电话,随时解决物资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现场海拔高、大风沙尘天气频发,施工人员发扬不惧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按照里程碑计划推进工程进度。
“这是我在白干湖新建变电站验收的31天,来之前我知道变电站无信号,觉得自己能适应,到了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长时间没网,不能与家人联系,相当于与外界失联,太熬人了,这里昼夜温差大,有一次下雪导致站内发电机被冻得停运,晚上冷得一夜没合眼。我们验收组共5人,为了使变电站顺利投运,我们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化作业卡,确保设备无缺陷投运。”白干湖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验收负责人向新科说。
阿尔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超过350种。为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理念,对施工人员开展环保教育,打造绿色工程。
施工过程中,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环水保要求,在野生动物迁徙时,采取停工或者降低噪音等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野生动物不受惊扰,保护阿尔金山这些“精灵们”。
该工程计划于2025年1月中旬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保障阿尔金山矿产资源开发及若羌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用电需求,将稳定的电能输送到阿尔金山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