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林下经济的发展,人工栽培红松果林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生态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汪清县罗子沟镇绥芬村通过推广红松果树嫁接技术,让废弃山场重新焕发生机。
废弃山场山坡上的植被破坏严重,现在虽然时值冬季,山上满地积雪,但极目远眺,周边山地上随处可见套着红色编织袋的红松果树。据工作人员介绍,套袋是为了防止狍子啃食红松嫩芽,影响红松果树生长。
该镇绥芬村党支部书记董晓光说:“今年年初,村里总共栽种了3.5万棵嫁接红松树,面积达到50多公顷,六年后就能坐果,一棵树按照今年的行情,一个塔子是6元左右,六七年后,一棵树保守能坐十个塔子,前景非常乐观。”
据了解,红松嫁接,就是用树龄小的红松等作为砧木,嫁接到已经进入丰果期的树龄五十年以上的红松穗,进行嫁接的红松果树与其他红松林不同,嫁接技术提前了红松的结果时间,在第五到第六年就可以结松塔,而正常红松结果需要二十年的时间。随着林龄的增长,产果率的提高使得林地效益也会显著增加。嫁接红松果树丰果期可达五十年以上,将成为几代人收益的摇钱树。
眼下看到红松果树嫁接发展得好,绥芬村开始面向全村进行招商,有十五户村民响应号召入股,村委会用山场入股筹资九十万元,成立了汪清县松韵新程苗木种植专用合作社,今年夏天,村里486户村民也都入股了合作社。
如今,三万五千棵红松树已经栽种完成,明年春季可以进行嫁接。村党支部还计划带领合作社成员进一步扩大栽种面积,培育自己的红松树苗,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董晓光介绍道,今年种植了五万棵红松六年苗,周边村庄需要的话会以低于市场价2—3元出售,进一步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红松产业。
嫁接红松承载着绥芬村村民的致富希望,也是一门回报大山的生意经,不仅让大山重新披上绿装,也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做好治林兴林文章,守护延边的碧水清流、林荫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