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地铁线网密度全国第一。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深圳地铁客流日均843万,客流强度位居全国第一。在如此大客流强度下,深圳市民对于地铁出行的安全和服务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夏季晚高峰的深圳地铁车厢内。
今年7月底,一则“深圳地铁真的有便衣”的网帖引起热议,话题一度占据深圳同城热搜第一名。守护地铁乘客出行的隐形力量也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他们看似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乘客”,但他们眼神坚定而敏锐,用脚步丈量着深圳轨道交通的每一寸里程,用热血守护着深圳市民的安全出行,他们就是轨道便衣警察。
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副局长成传明介绍,今年以来,深圳轨道公安根据市民地铁出行的安全需求,成立了由分局刑警大队统筹组织、各轨道派出所联合参与的专职便衣工作队伍,深入人群、隐身站台,通过“敬告式执法”等举措保护乘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力度、更有温度地打造文明、安全、先进、舒适的深圳地铁生态环境。
强化敬告教育,从“精准打击”到“根源挽救”
今年6月底的一天早高峰,便衣队民警在11号线列车6车厢5门处开展便衣巡逻时,听到该车厢4门处有激烈的争吵声,且周边乘客纷纷避让,便衣民警立即表明身份,一边安抚乘客不要惊慌,一边让乘客有序侧身闪开通道。在乘客的配合下,便衣民警及时制止了两名男子争吵的行为。当列车停靠车公庙站时,民警将双方带至站台空旷处,了解事情经过,并告知法律风险。双方在民警的普法教育下,意识到在人较多的车厢内发生冲突的危害及法律后果,当场相互道歉后握手言和。
深圳轨道公安在地铁站台上开展便衣巡查执法。(受访单位供图)
“幸亏今天遇见你们,我们的矛盾才没有升级。谢谢你们及时出手制止!”某事主发来短信。骆国锋回复道:“希望通过这种敬告式执法,能让你认识到这些行为法律风险,今后文明乘车,相互理解礼让!”
“地铁里违法成本太高了,我真的不敢再犯!”这句话出自多位曾被敬告执法的乘车人员之口,更有被“敬告”者为了提醒自己不再犯,将民警开具的《法律风险敬告书》贴在房门后,每天出门前都看一遍。据了解,深圳轨道公安将治安管理和地铁运营管理常用的法律法规汇编成《法律风险敬告书》,并在2023年7月起全面开展“敬告式”执法。民警根据不同场景宣讲敬告书中的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提醒,告知法律规定和违法后果,引导当事人认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法律的严肃性,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深圳轨道公安编制的《法律风险敬告书(A类)》。
成传明介绍,深圳地铁内的便衣民警不仅能“抓人”,更注重“救人”。在预防、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便衣队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对轻微违法或初犯者,以“敬告式执法”的教育引导为主。这不仅是提醒,更是一次劝解和挽救。据统计,便衣巡查工作中“敬告式执法”干预后的再犯率已低于10%。
深圳轨道公安便衣队负责人刘延辉介绍,发生在地铁站内、车厢内的警情多为因乘客拥挤、不文明行为等引起的纠纷,构成治安或刑事案件很少,而治安案件中又以打架斗殴和不法分子临时起意的猥亵行为居多。为此,深圳轨道公安在今年5月17日专门揭牌成立便衣工作专班,在全市范围内牵头建立了16支便衣队伍共338人,深入推进地铁专项打防行动,分级分类开展“敬告式拍肩震慑”和违法精准打击,推动地铁内治安警情大幅下降,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其中,全市层面由轨道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内部调剂警力,专职负责统筹组织、研判分析和重点打击;各轨道派出所成立所级队伍,以专职、轮值警力负责1条地铁线路和辖区地铁站内的便衣巡查工作。刘延辉表示,由精准打击到根源挽救,这些便衣警员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他们不仅关注如何降低地铁内的违法犯罪,更希望在违法预备阶段就予以制止,用“敬告式执法”的方式挽救那些徘徊在违法边缘的人,保护乘坐地铁出行的市民。
大数据精准支撑,从“被动接警”到“主动守护”
今年6月27日早高峰,便衣队在前海湾站台巡查时发现一名可疑男子,随即跟上车后发现该男子趁车厢拥挤时想要对一名女乘客实施不法意图,于是便衣民警立即挤开制止了该男子,并站在该女乘客身后,直至列车停靠站点。民警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后,将该男子带至警务室。
经现场询问,该男子主动承认了自己在地铁车厢内的违法行为。民警联系到事主后得知,该女乘客当时已察觉到身后男子的行为,没有选择报警是她认为没有证据,于是选择隐忍。与民警交谈后,这位女乘客豁然开朗,表示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并愿意配合民警工作。最后,该男子被依法行政拘留。
深圳轨道公安正在车站警务室内开展敬告式执法。(受访单位供图)
尽管便衣民警藏在地铁人潮中,可他们不是随意巡逻,背后是依托大数据和专业机制建立起来的技术支撑,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则坚决打击。相比着装警力,便衣执法带来的心理震慑更大。
形迹异常不一定违法,但背后可能隐藏问题。成传明指出,传统执法更多关注“事后处置”,而便衣巡查则强调“事前干预”,并深入“被敬告者”内心。轨道公安创新“敬告式执法”,在违法行为发生前,通过拍肩膀及时制止,“尊敬地告诉”潜在问题的严重性,并教育引导其悔过反思。通过冷静地书写“悔过”过程,“被敬告者”更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为将来的行为建立了心理防线。
延伸服务触手,从“刑侦能手”到“多面警察”
11月18日下午5时许,一位男子在深圳地铁1号线深大站A1出入口乘坐电扶梯时突然晕倒,脸色苍白,失去意识。接到消息的轨道公安便衣民警随即赶到现场与车站值班站长等人对乘客开展检查,判断乘客失去意识和呼吸特征。在现场工作人员展开急救的同时,便衣民警随即疏散围观人群,组织对现场进行了围挡隔离,确保救援不受干扰,直到急救中心人员抵达现场。经及时救治,该男子转危为安。
充当突发事件的“救火员”,帮助晕倒乘客、解决口角纠纷,便衣民警早已习以为常。刘延辉告诉南都记者,便衣队民警除了打击和预防地铁内的违法行为,还和轨道交通内的着装警力帮忙寻找迷路的老人孩子,处理突发病倒的乘客等等。为了增强市民的安全感,便衣民警在执行任务时隐藏在轨道交通的过客之中,需要亮出身份时,会穿上统一标识的“马甲”,亮明警察身份。一位经常搭乘地铁的市民表示:“看到便衣警察穿着马甲那一刻,我就觉得心里很踏实。”此外,包括便衣队员在内的深圳轨道公安民警们还是深圳地铁文明出行的倡导者,在每一天穿梭轨道交通中,身体力行传递安全文明出行理念,主动参与地铁秩序的维护。
地铁是现代都市交通的大动脉,而轨道公安民警则是这条大动脉的守护者。成传明表示,轨道公安将进一步扩大便衣队伍的覆盖范围和时段,同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继续擦亮“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底色,用温度对话法治,打造文明、安全、先进、舒适的深圳地铁生态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覃仕林
摄影:南都记者冷锋(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