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民政微语
贵州省铜仁市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2区8县,全市人口总数449.0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70.90万人,人口老龄化率约21.4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助餐服务需求较大。全市现有各类助餐点3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和覆盖面还较低,助餐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工作,以老年助餐为着力点,破解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让“养老”逐步迈向“享老”。
坚持因地制宜
创新建设模式
依据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场地特点等因素,统筹设施配置,优化功能布局。一是盘活社区闲置资产改建。引导盘活村(社区)闲置低效资产,按照统一规范标准,优先改建为老年食堂。如,思南县许家坝镇万塘村盘活村内闲置小学,改建成占地200余平方米的“长者食堂暨幸福院”,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和休闲娱乐,辐射周边老年人630余人,日均接待用餐老年人80余人。二是依托嵌入式养老机构拓建。依托现有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借助嵌入式养老服务场所优势,因地制宜增设老年助餐点,拓展助餐服务功能。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津街道甲山社区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打造老年助餐点,惠及1600余名老年人。三是与餐饮市场主体合作共建。支持餐饮企业采取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开办老年食堂等方式,合作共建老年助餐点。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团结街道燎原社区与社区经营成效佳、周边居民评价高的餐饮商家合作,通过增设老年助餐专区,服务周边近1700余名老年人。
坚持为老宗旨
优化服务内容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将老年助餐服务点打造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阵地。一是精心开展适老化改造。根据老年人出行、用餐、文娱活动等需求,对老年助餐点及周边进行全方位适老化改造,确保老年人用餐安心。如,万山区谢桥街道办事处城南驿社区居住多位80岁及以上行动不便老年人,社区通过将通往老年食堂道路建设无障碍坡道、加装扶梯等适老化设施,便于轮椅通行,周到细致的设计获得周边群众一致认可。二是精心打造专业助餐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开发设置助老公益岗位,共同参与助餐服务工作,深化“政校企”合作,培训养老服务人才。目前,每个助餐点均明确2名以上工作人员,厨师均持证上岗,确保提供健康营养餐食。如,委托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对全市老年助餐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效化、有爱心的老年助餐队伍。三是开展差异化服务。建立差异化补贴、营养菜单、餐食配送等个性化服务方案。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群体施行最优补助措施,引导服务点对特殊高龄群体实行免费就餐;对留守、失能、残疾不便等老年人群体施行送餐服务。如,旺家社区老年食堂依托社区“楼栋管家”开展老年结对服务,为社区特殊老年人群体免费送餐上门。
坚持供需平衡
聚焦持续发展
坚持“扶持”与“自立”并举,多渠道增加运营保障资金,确保老年助餐服务持续运营。一是多元筹资机制开展“扶持”。市级财政安排老年助餐点补贴专项资金150万元,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等情况每人每天分别给予2—6元就餐补贴;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结合实际每年补贴老年助餐点2万元;通过线上贵州慈善公益项目和线下现场募集老年人助餐资金30万元,可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1.5万余人次。二是市场经营收益提升“自立”。探索“公益性+市场化”结合的助餐运营模式,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引导信誉良好的餐饮企业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在坚守公益性前提下,同步推进市场化运营。三是精细化管理“降本”。积极推进与养老机构与餐饮企业等合作,拓宽食材采购、菜品供给渠道,降低采购和运营管理成本。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水电费支出。
坚持安全运营
聚焦风险防控
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利用视频监控、人像识别等数智化进行管理,确保食品、消防等安全。一是健全防范制度。严格落实建筑、消防、食品等安全底线,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等制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强化助餐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服务中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管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如,思南县万塘村建立采购会签制度,明确“长者食堂”大宗原料采购须由食堂职工、村监委、镇政府联系领导三方签字审核方可进行,实现协同监督效果。二是强化数智赋能。依托铜仁市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助餐服务功能模块,将养老助餐点纳入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助餐服务点安装智能助餐刷卡机、人脸识别系统,办理老年助餐卡,进行助餐点老年群体就餐全流程归集。通过智能监控设备对运营情况和老年人用餐安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运营和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目前,通过智能化监管,发现3家助餐点在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8个并督促完成全面整改。三是社会监督防。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邀请村民代表、老年人家属等组成监督小组,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服务质量以及财务管理等进行监督,对不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规定,服务质量达不到标准、满意度不高的,依法依规进行退出等处理。
目前,全市已建设30个老年助餐服务点,覆盖村(社区)50余个,服务惠及老年群众1.5万余人,通过老年助餐点推动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融合,创新了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助餐点在搭建多层次助餐配餐服务网络的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呈现出从单一助餐平台升级为社区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平台的较大潜能,成为优化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抓手,构建出适应居家养老长者的邻里互助、社区交往的公共生活方式,有助于弥补社会结构变动导致的家庭、社区情感功能不足,打造出适应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邻里交往的社区情感共同体,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民生暖流,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