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版书架]黄珂|川菜真相,原来如此

身边24小时 2024-12-27 19:27:13

新重庆-重庆日报黄珂

作为在重庆望龙门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的口味早就被重庆满坡满谷的麻辣固化了,后来到了北京生活,我的味蕾虽然结识了全国各地的美味,但是,对川菜的偏爱,并没有因为这些美味而改变,因为川菜拥有全世界唯一的麻辣。这让我喜爱并骄傲。

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川菜为什么能从偏远的西南出发,用那一抹辣椒的红色,最终攻占了全中国的餐桌?川菜的什么属性,使它拥有如此强悍的动力?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的朋友司马青衫新出版的《川菜真相》(重庆出版社),我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从之前的本土历史文化非虚构写作《水煮重庆》,作者一个跳跃换到了川菜这个赛道,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问过作者,为什么换赛道?他说,有两个理由让他从重庆区域历史的非虚构写作,换到了川菜历史的非虚构写作。第一,写重庆历史绕不开美食。在重庆历史文化的写作过程中,他开始关注美食,发现很多川菜的历史文本错误不少。尤其是涉及重庆部分的,比如重庆火锅的起源、比如对江湖菜的误读等等。他想为川菜历史勘误。第二,在当今川菜写作中,尤其是近些年,作为川菜两大重镇之一、当代川菜发源地之一的重庆,话语权流失,很少有人从重庆角度研究川菜的历史和文化。他想为重庆美食代言。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写书不难,但是写一本有趣的书很难。《川菜真相》的文笔幽默诙谐,能让人笑着把这本书读完。能够把一本专业书籍,写得如此接地气,让人读得欲罢不能,实不容易。作者说,他的写作就是要“去专业化”。他做到了,这本书的内容很专业,但是文法却随笔化。

这是一本很有料的书。书中从“麻”在川菜中的地位开始讲,然后讲到麻辣的起源、川菜的起源以及川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菜式。此外,还梳理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川菜单个菜品的演变历史。我大概理了一下,书中引用了200多种典籍、资料,还有大量作者的田野考察成果。前些年,他去重庆的各区县进行了前后三年的田野调查,采访了近300位老乡和民间厨师,掌握了大量一手调研资料。这些内容,都在这本书里呈现了出来。

这是一本很有观点和逻辑的书。现在写美食的作家,往往流于个人体验。扎实的学术功底很欠缺,更不要说广泛的田野调查。难怪,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川菜史》作者蓝勇教授,会在他写的序中称赞作者是“巴渝川菜历史文化研究第一人”。

除了《水煮重庆》外,我还读过作者的另一本书——《被遗忘的光荣:大历史视野下的重庆酒史》。这本写区域酒史的书,我一直认为它是中国区域酒史写作的典范之作。写重庆酒史,但不限于重庆酒史,而是把重庆酒史放在整个中国酒史的范畴中进行研究,大量的史料搜集和幽默的笔触,构成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之所以提到重庆酒史这本书,是因为它和《川菜真相》一脉相承,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作品个性:充分的史料、缜密的逻辑、广阔的视野和幽默的文风。

《川菜真相》一书,既有梳理川菜整个发展的历史纵深,又有对单个菜式抽丝剥茧的历史解剖。比如他讲述川菜中麻辣元素的演进过程,使用了大量史料进行佐证,其逻辑推演过程,非常严密,这在当今的美食写作文本中很难见到。再如他介绍“水煮牛肉”,明明是一碗红汤,却为什么叫“水煮”?他用的标题是“水煮牛肉为什么要骗人”——这个标题很诱人。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大家,水煮牛肉的初始原版就是清水煮牛肉,再加刀口海椒用滚油激淋,其地道的吃法,是要用牛肉片裹着香而不辣的油淋辣子吃。他说,现在的水煮牛肉,很多都错了。

我认为,这本书命名为《川菜真相》,非常贴切。全书有两个讲述角度,一是正讲川菜的发展、演变和有趣的细节考证。另一个是勘误,即纠正坊间流传多年的误解、误读。比如重庆火锅,过去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它诞生于码头船工纤夫之手,但是作者用史料和逻辑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

川菜的很多真相,原本不为人知,但作者都把它们写进了书里。

(作者为美食家,在京创办流水席“黄门宴”30年,免费招待食客30万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