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开封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先后入选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在2023年河南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和城市宜居度评价中均居全省第1位。
——聚焦城市安全,强化系统集成。开封市坚持把城市安全作为大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确定性与突发性风险,未雨绸缪、整体布局。
持续高位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工作交办、周风险研判、月通报点评机制,高效统筹调度;拟定21个评价指标,每月评价、每月督导,严格奖惩,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常态长效。
系统科学谋划。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坚持市县区一体化,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总体设计、同步建设,打造智慧化管理体系。
动态排险除患。常态化开展管网、地下空洞和桥梁专项检测,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目前共普查管网1572公里、建立三维管网6778公里、确认风险点位5067个;实施道路、泵站等生命线工程81项,有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统筹配置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开封市突出“人防+技防”,推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城市安全管理。
政企共建,完善设施。政府全面布设排水、桥梁和燃气管网相邻空间传感器,企业重点布设风险点位传感器,全域布设物联感知设备,形成监测感知“一张网”。比如,开封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接入物联传感设备1.7万个,安装报警设备2.5万套,燃气报警准确率由22.7%大幅提升至91.7%。
资源共享,优化体系。打通数据壁垒,整合排水防涝、桥梁等行业部门,燃气、供水、供热等企业的安全监测系统和数据,搭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推动实现“一网统管”;完善系统架构,接入雪亮工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慧气象等22个系统,建设监测信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防控等子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闭环;提升系统功能,开发城市安全运行态势综合分析、历史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分析、综合评价、指挥监督。
多方共治,汇聚合力。充分发挥“专班+平台”优势,将城市安全运行监管平台和“运管服”平台合二为一,强化指挥调度、跟进督导,联动4县6区、22个市直部门、37个相关单位,构建多方协作配合的城市运行管理共同体。目前,累计处理城市运行管理问题1276万多个、处置率96%以上,形成了“看得见、联得通、调得动”的共治管理体系。
——深化数字赋能,确保安全稳固。开封市充分运用公共安全科技,建设城管大脑“一图十景”,透彻感知城市运行状况,做到基础数据明、巡检数据清、监测数据准,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加强数字化监测,做好前置预防。聚焦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运用视频智能化识别手段,提前感知、提早预防;针对第三方施工导致的管网破损防控难题,利用雪亮工程,自动抓拍识别施工围挡、道路挖掘等行为,推送预警信息至执法人员和企业,及时联动处置,做到有效防范。实施智能监测以来,全市因第三方施工损坏管网事件同比下降50%。
加强数字化调度,高效应急处置。聚焦非常态下的城市治理风险,依托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全力打造智慧应急中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比如,在城市防汛中,运用科技赋能、远程监控、智慧防汛等方式,实行“一盘棋”指挥调度、“一本账”责任联动:雨前预警预报,严格落实“123”“321”防汛工作机制,预置设备、部署人员,下好先手棋;雨中精准应对,紧盯易积水点位、重要路口、立交道口等重点部位,实行属地管理、领导包干,智能调配资源,远程控制泵站和闸板;雨后复盘分析,第一时间消除隐患,恢复城市秩序,做到“一雨一总结、一雨一提高”。今年7月19日,开封市主城区3小时降雨量173.7毫米,创历史次极值,在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高效调度下,6小时排除积水,恢复交通。
加强数字化管理,确保长治长效。聚焦城市生命线常态长效安全,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行精致管理。比如,在燃气管理上,对所有使用燃气的商户建立“汴燃码”:执法人员深入商户,扫码明确检查事项,对照检查、上传结果;商户每日、每周、每月扫码,按照“汴燃码”设置的检查事项,开展自查,拍照上传;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在入户安检或随瓶安检时,扫码上传检查情况,公开展示问题;市民到餐饮店就餐,可扫码监督商户安检情况,反馈或投诉相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汴燃码”上线以来,上报检查记录182万余条,发现隐患6517处,整改率100%,形成了“商户自查、企业安检、政府抽查、公众监督”四方共治模式。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开封市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发展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守牢城市生命线,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