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倩路艳霞李祺瑶
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一周年。一年来,这处集合了自然之美、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的文化设施集群已成为“顶流”,成为市民游客出行清单里的热门选项。岁末回首,余香满襟。这一年,“文化粮仓”星光璀璨,“森林书苑”书香隽永,“运河之舟”人流如织。这一年,持续充实供给、服务提质升级的三大文化建筑,不仅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长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彰显着全国文化中心的厚重底蕴与开创精神。
北京艺术中心
“文化粮仓”好戏不断
近280场优质演出贯穿全年
冬日的夜色中,北京艺术中心点亮颗颗“繁星”,流畅简洁的外观线条与灯光贴合交融,宛若舞台大幕悄然升起。昨晚,又一次,人潮向这里汇聚而来,眼下,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正在进行首轮演出,这部未演先火、集结了国际一线主创艺术家的作品如缩影、如坐标,为“文化粮仓”的一年发展生动留痕。
一年前,北京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中的重要一极,北京艺术中心依靠国家大剧院深厚的资源积累、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运营理念,强劲拉动城市副中心的演艺事业掀开新篇章。据统计,一年来,北京艺术中心共上演近280场演出,接待观众人次近19万——连台好戏终于来到通州市民家门口,由此带动的观演热潮一次次辐射全城、津冀二地乃至更远地区,助力“演艺之都”东部迅速崛起一片广受瞩目的耀眼高地。
“以前,周末要看场好演出,往返路上至少要花两个小时。”观众薛先生说。向来喜欢舞台艺术的他,一年间已经攒下了厚厚一摞北京艺术中心的票根。整理这一年的难忘时刻,那些响当当的名字,薛先生如数家珍:钢琴巨匠鲁道夫·布赫宾德,闻名欧洲的维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芭蕾明星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罗伯特·波雷,爵士乐大师赫尔比·汉考克,华语音乐传奇罗大佑……他们接连到访,用音符与舞步绘就了北京艺术中心丰富多彩的演艺图卷。
如今,音乐剧备受市场与年轻观众青睐。在北京艺术中心,多年“无缘”国家大剧院与城市副中心舞台的优质音乐剧成为连接青年一代的重要发力点,从今年9月开始,首发音乐剧《北上》、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猫》、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密集亮相。明年2月,经典原版音乐剧《雨中曲》重磅登台,留下中国演出唯一一站的惊鸿一瞥。
锚定“现代性”的发展定位,北京艺术中心持续书写、见证一座当代剧院如何与城市文化双向赋能:坐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北京艺术中心的露天剧场得天独厚,从盛夏时节伴着虫鸣微风的森林剧场版《仲夏夜之梦》,到中秋圆月下的声声吉他,灵动天成的自然环境助力演艺资源破圈走向更多人群。据悉,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共举办艺术普及活动约270场,场次与商业演出基本持平。
“预计到2027年,我们将逐步实现年度600场演出的预期规模。”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说。新岁将至,旅程再启,开放多元、现代活跃的北京艺术中心,将继续为“演艺之都”书写新的动人华章。
北京城市图书馆
“森林书苑”汇智启新
一年到馆读者超370万人次
昨天,北京城市图书馆迎来开馆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一份耀眼的成绩单盘点2024年走过的足迹,北京市典籍博物馆解锁新场景,北京城市图书馆为读者带来一份丰厚的馆庆大礼。
馆庆当天,北京城市图书馆发布一组耀眼数据:开馆88天迎来100万读者;全年到馆人次突破370万;读者年龄最小为0岁,最大为93岁,真正做到了服务全年龄段读者;2430家媒体发布报道43194次。
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全年举办“睿寻——公共艺术展”“城市音乐荟”“非遗零距离”“古韵今赏”等3400余场活动,线上线下惠及读者1800万人次;联动京津冀推出非遗展、文旅展、少儿国风游园等活动;携手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图书馆以“诗文中的大运河”为主题,漫游运河城市,重走运河之路。
2024年10月,北京城市图书馆从全球10个国家的16家图书馆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颁发的“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是中国首次荣获此项世界公共图书馆界最高荣誉。
北京城市图书馆迎来一周年之际,馆内新空间北京市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并迎来首批读者。典籍博物馆首展“汲古润今以文化城”——首都图书馆藏特色文献展,分为载籍读城、梨园赏萃、稗海撷英、典册集珍四个板块,共展出馆藏特色珍贵文献实物110余种。馆庆当天,北京城市图书馆还推出多项惠民阅读政策,其中包括持社保卡可无缝享受文献借阅与预约等服务。
据介绍,新的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还将举办千场以上的新型阅读活动。面向少儿读者,“摇篮书香”活动内容即将升级,打造高质量的婴幼儿阅读指导,开启新生儿阅读的第一章。“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将以“文人笔下的大运河”为年度主题,融合文化交流与文旅元素策划全新的漫游路线;“非遗零距离”“芸林雅集”活动将围绕运河沿线非遗、典籍文化、古代书房文化开展系列活动。“书林隐语”沉浸式阅读活动将依托“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馆藏资源,利用MR技术,让读者身临数字化历史场景中阅读历史。
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表示,新的一年,城图将主动拥抱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阅读、融合、创新这“三件事”,不断增加高品质阅读供给,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效,更好发挥知识传播、文化教育、文化展示的功能,用一流的服务管理,让读者获得一流的阅读文化体验。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之舟”奋楫扬帆
一年吸引观众超265万人次
昨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迎来一周岁生日。开馆一年来,“运河之舟”里热门大展轮番登场、精彩文化活动连台,累计吸引观众超265万人次。这艘“舟”还在奋楫扬帆,不断创新形式讲好大运河故事,让八方来客满载而归。
过去一年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推出12场精彩展览,中华文明穿越古今,“汇”入“运河之舟”。开馆重磅展览——“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中,1000余件(套)展品辅以巨型沙盘、纪录影片和互动项目,生动还原大运河的发展演变历史,娓娓讲述大运河与北京的故事。为庆祝国际博物馆日,京津冀三地博物馆携手亮宝,“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讲述京津冀“文化一脉”的故事,展现千万年来城市群布局的发展过程。
今年夏天,一场“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惊艳京城。青铜大立人像、戴冠纵目青铜面具、金面罩等百余件明星文物汇聚展厅,带领观众敲响古蜀之门,拂去岁月尘埃,感悟灿烂文明。明星展览为“运河之舟”带来超高人气,3个多月的展期内,累计154万人次打卡。此外,“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一场场各具魅力的展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与未来,吸引四面八方的观众纷至沓来。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空间,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过去一年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围绕春节、“博物馆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了234场文化活动,同时围绕运河、非遗等五大主题,精心策划了近50场社教活动和学术讲座,吸引近数万人次参与,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论坛、2024北京文化论坛“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沙龙等一场场文化盛会在这里举办,“城市会客厅”的作用充分展现。
文创是博物馆文化的延伸,为京城“文博热”增温。过去一年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度挖掘馆藏文物及文化元素,设计开发了龙年主题系列、大运河文化系列等七大系列1000余款文创产品。
2025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京津冀三地将联手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与三地其他博物馆一起,为大众营造充满文化味儿的新春佳节。面向未来,“运河之舟”将以更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高地,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