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申少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一年来,各地在推动疾控事业改革发展上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提升疾控能力?近日,记者赴江苏、浙江两省调研采访。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入院的所有步骤都很便捷。”在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病房内,来中国经商的托尼躺在安装有蚊帐的病床上。
12月3日,托尼经广东广州白云机场入境,4日到义乌,5日凌晨开始发热。当天,托尼来到位于国际商贸城附近的伟强诊所治疗。考虑到托尼有发热症状,诊所给他做了登革病毒检测,并按照疫情直报流程,通过“智慧云诊所”平台,填报了托尼的症状、联系方式等信息。
12月6日凌晨,托尼的检测结果经过义乌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为登革热1型。随后,托尼被通知去义乌市中心医院治疗。
义乌是一座国际商贸城市,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每年迎接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全市面临着较大的传染病输入风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义乌成功防控了登革热、疟疾等多种输入传染病,共发现并处置病例89例,约占浙江的20%。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疾控局局长方彬介绍,为了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义乌充分发挥药店、酒店、诊所等哨点作用,引导1个月内有境外旅居史的患者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现有监测哨点1195个,实现医疗机构监测全覆盖。义乌针对社会办中小医疗机构开发了“智慧云诊所”系统,除了就诊功能,还可以快速申报发热病例。设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常规配置登革热抗原检测试剂,病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缩短到1.2天。
走进浙江温州数智创新赋能中心,记者看到医防融合信息平台显示,今年以来温州各个区县的“发热+头疼”“发热+咳嗽或咽痛”“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的病例统计以及趋势图。“这是我们今年打造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依托全市诊疗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出十大症候群监测预警功能,实现综合分析及时提前预警,早防早控。”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孙坚说。
在省级层面,浙江疾控系统、卫生健康系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共建共享,已实现116亿条公共卫生数据归集。“传染病监测预警数据主要来自全省各级2519家传染病医疗机构所有报告病例、HIS系统数据、检验检测数据等,基本实现了每日更新,并纳入分析和预警模型,数据一旦触发,就会引发预警,从而快速采取防控措施。”浙江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桢说。
如何监督医疗机构及时将传染病信息上报?浙江省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疾控监督员派驻模式,其中对中小型医疗机构实行“一员多点”,对大型综合医院实行“多员一点”,对医共体实行“多员多点”,推动医疗机构将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职责落到实处。
聚焦重点病种,增强传染病防治力
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浙江采取多种举措,增强此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能力。
2023年6月,家住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的张女士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的症状。随后,她在无锡市第五医院被确诊为耐药性肺结核。
“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特效药虽然很贵,但按照政策,治疗期间吃药免费,吃完药的盒子还给医院。治好后,政府还会给一定的补助。”无锡市第五医院的医生给张女士讲解了国家和江苏省关于肺结核患者救治的政策。张女士了解政策后,安心在医院隔离治疗。
“除了免费吃药,我一共收到近7000元的补助,治病负担大大减轻。”目前,张女士康复良好,已经重新上班。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介绍,江苏除了执行全国统一的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外,从2019年开始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所有二线抗结核药品。此外,还给所有肺结核患者提供交通、营养补助。对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其完成疗程之后,还会给予经济补助和激励。得益于早发现、早治疗、规范化治疗,2023年江苏耐多药结核病的成功治疗率达85.6%,位居全国首位。
浙江将肺结核纳入特殊病种报销,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负担,全面推进结核病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目前,全省普通肺结核成功治疗率达92%,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成功治疗率达到80%以上。
过去,血吸虫病侵袭我国南方地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目前,全国绝大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县已达到消除标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江苏和浙江一直没有放松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广泛开展钉螺监测,及时消灭钉螺,不断巩固血吸虫病防治的良好成绩。
钉螺只有绿豆大,与其他螺外形相似,在野外如何快速识别?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开发出了“AI智能识螺”微信小程序。只需用手机给螺拍照,上传到小程序,就能快速识别螺的类型。
“智能识螺软件让更多群众也能参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升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曹俊说,“我们重点开展汛期防控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工作,加大易感环境药物灭螺、重点水域灭蚴工作力度,做好药品和防控物资的储备,消除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隐患。”
浙江嘉兴嘉善县早在1985年就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6年代表浙江通过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考核。30多年来,嘉善对全县各类地形地貌和每个区块都制定了详细的防治预案,对连续10年未查到钉螺的区域制定了5年监测规划,每年查螺监测1/5,实行“五年一轮查”;对于发现钉螺的区域,年年查,年年灭,如果连续10年查找不到钉螺,则纳入“五年一轮查”的常态化监测程序。“目前,血吸虫病防控形势良好。我们一直在加强监测工作,确保血吸虫病不反弹。”嘉善县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徐东升说。
做好预防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公众免疫力、促进人民健康的基础。江苏和浙江通过采取科技手段、扩大免疫规划范围、提升接种服务等方式,做好预防接种,筑牢全民健康屏障。
——更好保障疫苗品质,确保接种安全。
“准备接种流感疫苗。每年这个时候都来接种,冬天可以预防流感。”在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茶山街道居民金先生撸起袖子准备接种疫苗。
医生在电脑上选择了流感疫苗,一旁的疫苗仓库内,机械臂抓取了一盒疫苗放在自动导向车上,小车再将疫苗运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将疫苗送到接种台上。“全过程实现了无人化、全封闭、无污染、低温,确保了疫苗效果不受外界影响。”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朝霞说。
今年3月,全国首张疫苗“身份证”在浙江杭州发布。每一支疫苗包含电子监管码、疫苗批号、疾控编码和受种者编码等7种编码信息,接种后即载入电子接种证的记录中,供受种者查看。
江苏苏州自动化疫苗库主要用于全市免疫规划疫苗的中转储存和应急存储,2024年2月初启用以来,总入库达209.8万支。苏州市疾控中心总务设备科科长孙忠保介绍,疫苗出库入库实行全自动智能化,无需任何人员操作;对疫苗采取智能效期管理,能确保疫苗按照“先进先出”原则来管理,提高了疫苗的贮藏质量;自动化冷库两重电动门设置,两扇电动门互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冷库温度的稳定性,更好保障疫苗品质。
——扩大免疫规划范围,提高接种率。
2023年,江苏省将水痘疫苗纳入0至6岁儿童免疫规划,2024年对7至12岁儿童实行免费补种。
“今年以来,学校没有水痘病例出现。”江苏苏州市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校长朱建勋说,学校老师和校医通过发放疾病科普和接种告知书、健康宣讲等方式大力提升学生和家长疫苗接种意愿。目前,全校62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中,水痘疫苗第一剂接种率达96%,第二剂接种率超87%。
——提供便捷、优质的接种服务。
“我家老大来打疫苗时,用的还是‘绿本本’,现在老二来打疫苗,全流程手机搞定。”在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女士正要给20个月大的孩子打疫苗。通过手机上的“电子接种证”,预约取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一站完成,孩子今后入托入学“一码”查验。
走进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如同一个小型乐园,不仅有供幼儿玩耍的区域和设施,还有包括疫苗价格、生产企业等关键信息的展示墙。中心探索建设“全人群、全时段、全疫苗”的“三全”接种门诊,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平均排队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绝大部分疫苗都能接种。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8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