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丙雁松示范引领、典型带动;西部,快线建设推进、激活镇村;北部,桃尧松源灾后规划重建、迎来蝶变;南部,红色文化、村落保护、产业园区迸发活力;中部,县域中心、商贸物流日益繁荣。
梅州市梅县区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明确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七大抓手”,系统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力提速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在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过程中,梅县区在党建示范引领、机制改革赋能、壮大县域经济、做强镇村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出梅县样本,形成一系列“梅县经验”。
党建引领,“一线工作法”汇聚合力
梅县区坚持党建引领,系统发力。突出三级书记抓“百千万工程”,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规格成立指挥部,健全完善“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一月一分析、一季一通报”等工作制度,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对标省市要求,出台41个配套政策,制定6份重点任务清单、4份重点改革清单、69份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见效。注重巡视整改和推进“百千万工程”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统筹全区“一盘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2个区级、1205个镇村“书记领航”项目。
在制度层面,如何解决乡镇人员编制与事业发展的供需矛盾,激活基层干事创业的激情?梅县区基层治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改革给出了答案!梅县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变编制“部门所有”为“乡镇统筹”;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变“静态不动”为“双向交流”,打好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组合拳”,着力探索乡镇“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新模式,赋予乡镇灵活用人自主权,不断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该区基层治理水平和质量提升。在日前公布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中,梅县区基层治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入选广东省“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在实践层面,梅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全域推广“一线工作法”,深化“比学赶超”活动,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网格化管理”模式,高效应对“6·16”特大暴雨灾害,攻坚松口古镇保护开发、丙雁示范带建设,突出在“百千万工程”一线发现、培养、选拔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如在松口镇横东村的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线工作法”“大兵团作战+小分队突围”经验模式,紧抓区抽调攻坚工作组进驻机遇,同步配置镇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组,积极发动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打扫整理房前屋后卫生、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等,变“干部干、群众看”为“一起干、共参与”,营造家家认同、户户参与的浓厚氛围。此外,还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党建+全科网格”,探索出丙村芦陵村村规民约积分制、松口南下村“313”治理模式等一批先进模式,丙村程江村等7个村入选2023年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芦陵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下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产业先行,加快构建县域产业集群
梅州市盛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2016年落户梅县并投产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及欧美。得益于梅县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服务,该企业的客户交流活动逐渐增加,新产品新项目逐步导入,年均产值实现30%的增长。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树牢“产出思维”,加快构建县域产业集群,推动县域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培育主导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巩固提升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聚焦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产业体系。高端铜箔产业方面,经过多年稳步发展,梅县区逐步形成了以铜箔为主导的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培育了以嘉元科技为龙头的16家规上企业。机械智造产业方面,在推进“制造”向“智造”升级的同时,依托技术资源优势,大力扶持配套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BPW车轴、卡莱橡胶等主要企业为核心,庆达实业、福德金属、伟友耐磨、钧耀机械等企业为配套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智能家电产业方面,在城东镇规划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区,首期规划面积567亩,主要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重点打造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个人护理小家电整机组装的产业链条。同时,谋划布局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业态,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此外,建强产业平台,坚持“筑巢引凤”,谋划推进总投资34.8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梅县产业园获省批复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梅州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国际陆港开通7条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区港联动、海铁联运,让企业享受“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狠抓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抢抓梅龙高铁开通契机,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聚能成势。今年1-10月,引进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约130.24亿元,实际投入17.18亿元,提前完成市下达任务。连续五年获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绩效管理优秀等次。
镇村联动,城镇提能乡村振兴
近期,产自梅州的“五常大米”悄然摆上餐桌一时成为热点话题。据了解,这批大米正是出自梅县雁洋镇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该基地由珠海市龙头国企投资,今年在梅州市和梅县区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头号力度”推进,共同创造了“1周选址、2周签约、3周动工、8个月内投产”的速度,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发展镇村产业的典型例子。
同样,位于城东镇的广东供销天业(梅县)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正抓紧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由广东省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公司主导建设,是集农产品预冷、分拣加工、冷链仓储运输、电商交易与信息化等功能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中心,致力打造成广东省供销系统梅州地区冷链区域中心仓、粤东规模最大冷链物流中心。这将为县域和镇村经济的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支撑。
以产业为支撑,增强镇村“造血”功能的同时,梅县坚持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注重规划引领,在全省率先聘任典型区规划建设总师,整合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中铁广投等力量,按照从山到路、从村到镇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优化规划,提升区镇村规划建设水平。建好典型镇村,围绕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高标准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注重多镇多村联动,串联丙村、雁洋2镇13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长23公里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等工作,丙雁“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雁洋长教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注重串珠成链、集中连片,大力培育3镇26村入选全省第二批典型镇村,带动各镇各展所长、各美其美。
建好美丽县城,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中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建好美丽圩镇,对标“七个一”建设要求,抓好“六乱”整治,以“小切口”推动圩镇“大提质”,完成17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23座,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建好和美乡村,加快推进总投资超50亿元的东西部快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共享绿美,打造强富绿美新城乡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落实河湖长制,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创新推行“双联双建”助力绿美生态建设,形成绿美生态共建共管共享的“梅县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县落实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不断健全完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体制机制,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一是用心扩绿。近两年共统筹资金超5亿元投入绿美建设,引导各镇每年种十里树,做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创新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双联双建”行动,发动392家企业联系389个村(社区),区直3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各联系3-5户群众,全区绿美生态建设认捐金额达4800多万元,先后打造客商林等主题林150多片,种植苗木26.3万多株,优化林分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4%、城市绿地率超40%,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梅州市领导肯定并全市推广。
二是用情护绿。坚持三分种、七分管,推行“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林长+森林法官”等机制,建成覆盖全区的林火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建成2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和潮塘千年古梅、松口百年杨桃等4个古树公园,实施“一包三年、一种五抚育”科学造林管理模式,护好一片林、涵养一方水、滋养一方人。
三是用力兴绿。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出台林业产业奖补政策,建成南寿峰森林康养、雁南飞森林旅游示范项目,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获评首批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宪梓公园获评“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雁洋镇获评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
文|危健峰冯森达吴碧芬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