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英国房东给一个中国留学生免租8年,他们同吃同住,老人晚年患病孤苦无依,留学生把老

英国房东给一个中国留学生免租8年,他们同吃同住,老人晚年患病孤苦无依,留学生把老人接到中国,给他养老送终 什么样的跨国友谊可以持续十多年,甚至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中英两国之间的故事。 1999年,中国留学生宋扬怀揣梦想来到英国求学,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与英国老人汉斯建立了一段温暖人心的跨国情谊。这份友谊改变了两人的人生轨迹,也感动了无数人。 宋扬初到英国时,生活并不容易。学校宿舍早已住满,他只能与其他留学生在校外合租房子。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让合租生活变得格外艰难。 室友们夜里经常聚会吵闹,而宋扬习惯早睡早起,这让他难以休息。更不用说高昂的房租,占据了他每月生活费的六成,让经济压力雪上加霜。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月,宋扬感到身心俱疲。他想搬家,可一个人又能去哪儿呢?就在此时,一个意外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宋扬搭错了车,路过伦敦的一条安静街道。他看到一位拎着大包小包、步履蹒跚的老人,站在街边艰难地行走。 出于本能,宋扬上前帮忙,接过老人的行李。这个老人,便是汉斯。寒暄中,汉斯得知宋扬正在为找房子的事情发愁,于是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 汉斯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女,一直独自生活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房子虽不大,但足够温馨。宋扬感激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并很快搬了进去。 从此,汉斯的小楼里有了家的烟火气。为了表达感激,宋扬主动打扫房间,还用从国内带来的调料,做了一顿又一顿热气腾腾的中国饭菜。 汉斯从未尝过中式料理,第一口饺子下肚时,连连称赞,眼里满是惊喜。宋扬的到来,不仅让汉斯摆脱了独居的孤独,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新鲜感。 汉斯则免去了宋扬的房租,这无疑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汉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宋扬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 他教宋扬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和房东沟通房屋维修,还陪着他熟悉社区的超市、公园和公交线路。 然而,生活中的困难并没有远离宋扬。2006年,宋扬在兼职路上发生了车祸,被一辆汽车撞倒。由于是外国人,肇事司机拒绝赔偿,想要赖账。 宋扬陷入了绝望,几乎不知所措。这时,汉斯站了出来。他陪着宋扬报案、联系律师,用自己对英国法律的了解,一次次为他争取权益。 这场官司持续了八个月,宋扬最终赢得了赔偿,而汉斯的支持成为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那时的宋扬终于明白,汉斯不仅是他的房东,更是他的家人。 2008年,宋扬结束学业,回到了中国。分别时,汉斯的眼里满是不舍,但他知道,宋扬回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虽然相隔万里,宋扬依然经常打电话给汉斯,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他还托在伦敦的朋友照顾汉斯,希望老人能过得舒心。 但好景不长,2008年底,宋扬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得知汉斯病情恶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经无法独自生活。 听到这个消息,宋扬心急如焚,他立刻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汉斯接到中国,亲自照顾他的晚年。 2009年初,汉斯踏上了飞往中国的旅程。宋扬一家早已为老人准备好了一间卧室,房间里既有汉斯从英国带来的老物件,也融入了中式装饰。家中的墙上挂着宋扬与汉斯的合影,那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到达中国后,宋扬第一时间带汉斯去了郑州的三甲医院,为他做全面体检,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虽然语言不通,汉斯依旧感到安心,因为宋扬一直在旁边陪着他,充当翻译,与医生沟通。 汉斯在中国的生活渐渐安稳下来。他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新奇,比如街边的小吃摊、热闹的集市,还有宋扬家的庭院。 他还学会了使用筷子,尝试着品尝中国菜,尤其喜欢清淡的炖汤和饺子。每逢家里聚餐,他总是第一个坐上餐桌,虽然动作笨拙,但一口一口夹菜的样子惹人发笑。 2011年,宋扬结婚了。汉斯作为长辈,出现在婚礼主宾席上。他穿着中式礼服,眼里满是欣慰。那一刻,他像极了一个慈祥的父亲,注视着自己“儿子”走向幸福。 然而,岁月无情,病魔终究没有放过汉斯。2013年,汉斯的病情加重,尽管宋扬和家人全力抢救,但老人还是平静地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告诉宋扬:“能够与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 宋扬悲痛不已。他为汉斯操办了一场庄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郑州的福寿园。墓碑上放着宋扬与汉斯的合影,那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汉斯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故事没有结束。宋扬时常带着家人去墓地祭拜,每次都会告诉孩子们,这位“外国爷爷”对他们家庭的意义。他还保留了汉斯的一些遗物,比如座钟和相册,这些物品见证了两人的深厚情谊。 这段跨国友谊,让人感受到情谊的无价与温暖。宋扬与汉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偶然的相遇,更是跨越国界、年龄和文化的深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