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江南名师雅集——澄观”“江南新青年——卧游”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内涵的重要实践,本次展览由长三角艺术家联袂打造,旨在通过代际间文化艺术理念的传承,呈现交流与互鉴,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多样性,并为青年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览由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之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新闻晨报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澄观”取自《庄子》,意在通过艺术表达,呈现一种清净澄澈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和文化的深层联结。
展出作品来自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小松,南京艺术学院博导、艺术创作与实践处处长尹悟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国际课程项目主任谭峥,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以及知名策展人项笠苹。他们分别从中国画、雕塑、设计与建筑等多学科领域出发,对江南文化进行多角度的回溯与再诠释,以独特的视角,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法,探索江南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了对人文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王小松的作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边界,作品《无题》看似只是一块闲放的土布,却给人无限的遐想。除了艺术家的身份,王小松还是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联合策展人。在威双中国馆的策展中,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对话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呈现出古代与当下观照。
项笠苹2024年的策展项目包括“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等。前者以沪上国有美术机构馆藏精品为核心,集聚京沪粤浙各大艺术机构林风眠、吴冠中藏品,呈现两位艺术家对时代之问的回应;后者以从上海视角出发,回望百年中国油画史,以上海叙事来展现中国百年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道路探索和辉煌成就。
与以上海出发的全球视野对应,谭峥与摩登复兴创研工作室创始人哈凌以展中展的方式聚焦于上海装饰主义建筑,以其鲜明的风格重现“摩登上海”的独特韵味。在“摩登与建筑”板块中,以时间线的方式呈现诸如大光明电影院、吴同文住宅、盖司康公寓、四行大楼等传世的摩登建筑,看中外建筑师从工艺、材料、几何、色彩、光线等方面探索属于上海的“摩登”内涵。他们也将自己的研究带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抽象化的线条与光影叠加,捕捉装饰主义建筑中独特的结构与装饰细节。
毛冬华则以水墨的方式“营造”上海的城市建筑,力图表现其中所承载的历史和人文意涵。她笔下的城市水墨建筑在图像与画面、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之间,营造一个历史化的场域。尹悟铭的雕塑作品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的本源,在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平凡劳动者的日常中发现美,探寻主题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当代现实主义雕塑新路径。
同期举办的“江南新青年——卧游”展览,则汇聚了来自江浙沪地区的青年艺术家,以更为开放与实验性的创作方式,延续和创新江南文化的意象。展览主题“卧以游之”来源于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体现青年艺术家通过个性化视角和多样媒介,在作品中实现精神性的“卧游”。
展览通过提名和评选的方式,展出的11位(组)青年艺术家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内容从日常生活到虚拟技术,从诗意乡愁到未来主义,呈现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江南文化的解构与重塑。他们以多元化的创作语言,为江南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在评选中,现供职于上海油雕院的青年艺术家杨牧石和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商亦承获得一等奖。
杨牧石的雕塑、装置、绘画和影像作品,聚焦于处理材料及形式、时间及空间、虚拟及现实的错位关系。自2013年开始,杨牧石的创作围绕“无效生产”的理念展开,并持续至今。此次展出作品《粘连》以“无用”的金属零件和木料构成。在实施了磨碎、粘合、喷漆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之后,作品呈现的仅仅是一种黑色的不明物体。在这种不以取悦观众为目的形式背后,是艺术家的创作逻辑——把精神性的东西融入到了劳作之中,以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记录个人的变化。
相比之下,商亦承的作品是具象的。他的参展雕塑以消防员为主题,通过细节刻画与具有象征意义布局,展现消防员这一职业在面对危难时的勇敢与无畏,同时也融入对个体生命与人性温情的深刻思考。其中《烈火丹心》入选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推广项目《中国形象——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其他参展青年艺术家,以绘画、综合材料等各自形式,表现当下“江南新青年”的视角,他们的作品,或延续传统、或表现潮流,以多元视角与鲜活语言,呈现了江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再创造。
其中,来自“大度建筑”的“巴黎心跳”是巴黎圣母院民间修复方案的冠军,其设计者是两位“90后”年轻设计师,他们的涉及方案并未把巴黎圣母院火灾视作伤疤,而是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兼顾历史和新科技。在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之际,再看设计方案,也代表了“江南新青年”看待文化遗产和世界的方式。同样由两位“90后”创办的“二十四风工作室”以古代文人生活诗词画作等元素,以四时风物呈现茶器、花器、文房器等,在当代再现江南生活美学。
形态各异、关注点丰富的作品,传达出艺术创作中“江南新青年”的概念。他们以江南为根,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多样化的创作媒介,探索艺术创作的边界。他们的作品既承袭了江南文化的精髓,又以大胆的实验精神回应着当代社会的复杂语境。
松江作为江南文化的腹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艺术昌盛之地。“澄观”“卧游”两展,前者侧重成熟艺术家在江南文化语境中的深度探索,后者则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表达与未来展望。这种传统与现代、哲学与实践的交融,正是江南文化历久弥新的核心动力。
双展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不仅是对松江文脉的展现,更是江南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一次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