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洗手、随身带酒精湿巾消毒,这两年轻人是洁癖还是“病”了?

钱江晚报 2024-12-28 18:03:12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孙燕通讯员王蕊蒋璐璐胡婵婵

小芝(化名)今年29岁,是个白白净净的姑娘,在杭州一家公司里当会计,这是她“爱上”洗手的第三年。

小欧(化名)今年22岁,是个清爽内敛的大小伙子,在杭州某大学读大四,也是他害怕去医院的第二年。

两个年轻人有着一个相似点。

ICphoto供图(图文无关)

小芝的日常生活两点一线,她和闺蜜们不一样,不喜欢逛街,更害怕用手去摸摸新衣服的材料,专柜上的化妆品她碰都不碰——嫌不干净。

她更喜欢回家做家务,让家中的一切都规规矩矩,像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一样,严丝合缝。虽然很谨慎,但工作难免出错。“怎么会对不上呢?”小芝工作中会反复检查核对,无法控制。

生活中她经常反复洗手,与此同时会回想“是不是刚刚又接触到脏东西了?”。虽然她的手已经洗得泛红,但又会挤一泵洗手液开始揉搓起泡。“感觉还是很脏,刚刚是不是接触到了什么?”

小欧的日常生活原先和室友们别无二致,上课打球旅游自习,但从去年开始,他开始大量地购买各种清洁用品,去教室上课都要用酒精湿巾反复擦拭椅子,然后垫上餐巾纸,才敢坐下。

同学都拿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他也觉得自己大概是“生病了”,趁着假期回家想问问爸妈怎么办。“你就不能自己忍一下吗?真丢我们的脸……”看着正在擦凳子的小欧,妈妈脱口而出。

小欧直接把接下来所有的话都吞进了肚子。

他们本是两条平行的线,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有了交集。

均被确诊这种“精神癌症”

那天,天气并不算冷,小芝却把双手缩在袖子里。直到走进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的专家门诊,她才不好意思地把手伸出来。

两只手泛红、红肿,有多处溃烂,还残留着淡淡的药膏的味道。“我控制不了自己,每天都要洗手二三十次,每次至少洗上十几二十分钟,我感觉我的手很脏,但又知道手已经够干净了。”小芝皱着眉头,“我感觉自己像个‘变态’,公司里的人也觉得我是‘神经病’,把手都洗烂了。我不想当‘变态’。”

“被‘强迫着’过度频繁洗手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之一。”胡少华教授解释,“强迫症,又叫强迫障碍,其核心特征是反复且持续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同时存在反强迫的意志,内心冲突且伴有显著的焦虑情绪,比如明知手已经干净了,无需再洗,但还是‘被’强迫着洗了一次又一次,自己内心明白没有必要,希望阻止强迫怀疑和强迫行为,但是无法控制。

小欧的情况与小芝不完全相同,他是做足了心理建设才来的,走进诊室,先将手机的备忘录给胡少华教授看。

“胡主任,我希望你可以了解我的症状,但是你不能碰我的手机。我很紧张,怕说不好,而且我在医院就很担心,怕碰到你们的手和医院的物品,怕被什么病毒感染了,所以我都写在了备忘录里。”

小欧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站在桌边,没有要坐下的意思。担心被各种微生物感染而生病的想法反复出现在小欧的脑海中,尤其是在医院这样的医疗卫生场所。

胡少华教授分析:“小欧的情况属于强迫思维。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冲动反反复复影响日常生活,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这个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

就像脑袋中有两个小人,A说你的手好脏,赶紧洗手,B明知A说的不对,知道是人体出了问题,却不能控制A的叫嚣,像我们常说的“清醒地沉沦”。

无法“自愈”,需要规范治疗

据统计,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在中国的终身患病率约2.4%。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调侃自己有“强迫症”,比如鞋子摆放一定要按顺序,ppt文字一定要对齐、发朋友圈一定要九宫格之类的,但这些一般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属于普通的强迫行为,距离强迫症还有十万八千里。

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都可能会对强迫症的形成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家里的亲属患有强迫症的话,后代的患病几率会高于普通人群,另一方面生活中的压力刺激、创伤性事件也可能增加强迫症的发病风险。

追溯其病因——小芝始终被年少时答题卡涂错影响着,又因近期的工作压力加剧;而小欧去年则因家人受感染离世而备受打击。

强迫症与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长期压力和重大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所以并不是有毅力忍住,就能自己克服。

“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及神经治疗。”胡少华教授表示,“但即使经过充分的综合治疗,仍有约10%~20%的患者无法改善,属于难治性强迫症。而且相较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强迫症的用药剂量偏大、药物起效却相对较慢。”

有这些特质的人更易感

家族中有强迫症患者: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可能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异常。

家庭教育严格或家庭环境不稳定:相关童年创伤可能会使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强迫行为来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完美主义个性:这类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往往追求尽善尽美,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自己完美标准的地方,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从而反复检查、整理。这种对完美的过度追求会增加患强迫症的风险。

曾经经历压力事件:如严重的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失业、重大疾病等,这些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会使个体的心理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可能会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