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要任务。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从多个维度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挑战提供了行动指南。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激增,以及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科学谋划中重度老龄化时期的卫生资源配置,确保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显得尤为关键。
系统谋划,整体性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服务需求。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总体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伴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老龄化的积极应对还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将健康关口前移,从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增加健康干预,通过预防为主的策略将慢性病的发病时间后移以减少老年期的带病生存年。为此,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应对,不能仅仅做加法,更需要以系统思维,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整个健康系统的资源进行系统性规划,调整和优化健康人力和物力资源,以保障需求和供给的更有效匹配。
均衡发展,以人口为基本要素精准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区域差异显著,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分布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和群体差异。在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时,应统筹考虑人口总量、年龄构成、城乡分布、流动性和健康状态及其发展趋势,改革以人口总量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和以现有人口服务利用配置医疗机构资源的制度性设计,基于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均衡化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14亿人口的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掌握规律,监测预警并超前规划卫生资源。人口要素、卫生资源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先行老龄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区域比较研究和不同资源配置模式的效果评价,以掌握一般性规律并识别我国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基于多源行政大数据的人口和健康监测系统,进行机器学习和组态分析,以制定更具投入产出效应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案,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超前规划、渐进式储备与及时的优化调控。
□周建芳(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4SJZD06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