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来自贵州毕节24岁的小陈上班6天误触辐射源,导致右手持续腐烂、萎缩,面临截肢风险。
近日,小陈更新社媒动态讲述近况,表示自己即将面临截肢。
此前,小陈曾透露入院后自己做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植皮后仍无法存活,备受折磨,但他还是想提醒大家,务必当心辐射。
到公司上班才6天
小伙误触辐射源受伤
4月21日,小陈来到山东从事金属探伤工作,工作内容是用专业仪器伽马射线探伤机检测焊接过的金属器件是否完好,是否有损伤。
事后,小陈才得知从事该工作需要资质及接受安全培训,但他没有考过证,也未经过专业培训,而且尚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小陈接触到辐射的检测仪器
4月27日,他和一位同事在高密户外进行金属探伤作业时,因有沙粒卡在检测仪器里,仪器不能正常工作。在向公司汇报后,维修师傅让他拔掉仪器管子。“由于对检测仪器不懂,拔管子期间,我误触了检测仪器的辐射源。”小陈说。
接触辐射源当天,小陈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几天后,他的右手开始红肿,并伴有火辣辣的疼痛感。他向公司老板反映,老板让他休息两天。
但几天后,小陈的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红肿,痛得睡不着觉。他再次联系老板,老板带他到济南一家职业病医院检查,但什么也没查出来。
小陈说,打听核辐射相关治疗医院资料后,他决定赴苏州就诊。
右手持续腐烂
面临截肢风险
5月6日,小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对他进行了全身检查。
“右手两个手指(中指、食指)已经弯曲,指甲脱落,面临截肢风险。”医生告诉小陈,经过检测,他身体的辐射指标是正常人的10倍。“如果代谢不掉,放射元素会持续杀死细胞,可能导致癌变。”
小陈说,伤害他的辐射是工业辐射的一种,一般用于化工厂、船厂以及核电厂,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他也不知道外包公司是从哪里弄来的这种检测仪器。
此事并非个例
2014年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位于浦六北路188号的某建设公司院内进行管道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管道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次日报警。
王先生不幸成为被“铱-192”放射源辐射的受害者。当天,他意外捡到这个放射源,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回了家。
由于王先生当时将放射源放进右裤袋三个小时,因此他的右腿大腿受到严重辐射。“里面还有30%的神经没有接好,这里面没有肌肉,全是骨头,原先的肌肉全被挖掉了。”
重要提醒:
见到不明物体
千万不要随意捡拾
防止受到核辐射危害
普通人日常生活中
接触核辐射的机会并不多
但同样避免不了辐射的影响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辐射伤害?
遇到有害辐射又该如何应对?
谈“辐”色变?
减少辐射危害这样做
辐射的来源有哪些?
辐射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送,通常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与辐射相关的标识
生活中如遇到以下与辐射相关的标识,请遵从标识要求,做好自我防护。
1.禁止开启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该标识主要用于对电磁波敏感的场所,如加油站、飞行中的航天器、油库、化工装置区等,该标识的含义是禁止开启产生电磁波的手机等通信设备。
2.禁止佩戴心脏起搏器者靠近
该标识提示所在场所存在高压设备、大型电机、发电机、电动机、雷达、强磁场设备,佩戴心脏起搏器者禁止靠近。
3.禁止植入金属材料者靠近
该标识用于易受到金属物品干扰的微波和电磁场所,如磁共振室等。
4.当心磁场
该标识见于有磁场的区域,如高压变压器、电磁测量仪器附近等。
5.当心电离辐射
该标识见于能产生电离辐射危害的作业场所,如医疗机构的放射机房。就医时需尽量远离,如因拍片及治疗需要无法远离,请做好自我防护,穿戴好铅衣。
6.当心裂变物质
该标识见于含有裂变物质的作业场所。
如何降低辐射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辐射是普遍存在的,大家不必谈“辐”色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尽可能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远离高强度辐射源:当你发现如下图所示的“三叶”标志时,请远离。
不要集中放置家电:有些卧室,电视机、电脑、游戏机、投影仪、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这些电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出行安检时要耐心:接受安检时,不要将手伸进铅门帘里,待包裹、行李滑出后再取走。
遇到有害辐射怎么办?
注意时间、距离、隔离
遇到辐射,应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性污染区,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护好口鼻
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区域时,要用手帕、毛巾、布料、口罩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紧急处理食物
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应急防护,将食品等放在密闭容器或冰箱内,事先没有封闭的食品应清洗后再放入容器。另外,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
警惕通风进气
注意及时关闭窗户和通风口。如在室内应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在车上应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内循环。
注意个人清洁
若已暴露在核辐射污染中,应及时更换衣服和鞋子。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后做上标记并放在偏僻处。立刻彻底清洗身体。
保持信息渠道通畅
及时拨打12369举报电话。同时,应通过多种渠道保持与国家权威机构的信息沟通,切忌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