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天,水涟涟,一叶莲舟划过水里天……”12月28日晚上,在全场倾情大合唱的嘹亮歌声中,粤剧《白蛇传·情》十周年特别演出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徐徐降下帷幕。
南都记者现场看到,演出引起了诸多观众的共鸣。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罗老师以“纵过千年,风景依然”来定义这一场意义非凡的演出。而自称因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而“入坑”粤剧的戏迷陈小姐动情地说:“今天是我第五十场粤剧《白蛇传·情》观演的小圆满,我以为我能忍住不会哭了,可能从”断桥“开始,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长期关注粤剧发展的资深戏迷周小姐则直言,粤剧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变,博采众长之余且敢为人先,“在我看来,《白蛇传·情》的出圈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诚然,粤剧《白蛇传·情》自2014年创演以来,短短十年间便成为巡演300多场的口碑之作,走过了内地40多个城市和港澳台地区。许多听不懂粤语的观众也坦言看完演出“种草”粤剧,无需听懂粤语也能共情。
粤剧《白蛇传·情》创演十周年特别演出海报。
把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以情出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粤剧《白蛇传·情》的出圈传奇要从粤剧新一代领军人物曾小敏的第一个粤剧艺术专场说起。
2014年10月22日,广东粤剧院以“情”为核心,对《白蛇传》的题材进行创新重塑,融入现代理念,观照当今审美,让这个古老传说以全新的粤剧形象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次亮相。
2015年,经过精心打磨,“白娘子”以“青春的形象”、“全新的理念”走进校园,在中山大学、顺德职院等高校巡演,引发年轻人的追捧与热议,展示了粤剧在年轻群体中的魅力与吸引力,更为粤剧传承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
2016年起,“白娘子”的足迹遍布内地40多个城市、港澳台地区以及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新加坡等海外国家。300多场舞台演出,让无数观众领略到粤剧的独特韵味,不少观众“路转粉”,为粤剧在全球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观众的口碑,接踵而来的就是艺术上的“奖杯”。2017年,主演曾小敏凭借“白素贞”一角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这既是对其表演才华及作品艺术高度的肯定,也是对《白蛇传·情》在艺术上的成功的肯定。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创下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
2018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开拍,打破了粤剧舞台的边界,让这一舞台剧目在大银幕上绽放光彩,也为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一块广阔的天空。
2019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国内外各个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带着粤剧走南闯北看世界,为粤剧在圈内圈外、业内业外成为争相热议的“大事件”!
2021年,粤剧《白蛇传·情》中的《趁好天时》选段登上央视春晚。同年,电影全国上映,创下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在多个电影传播平台获高分,成为戏曲电影的成功范例。
2022年,粤剧《白蛇传·情》在跨界合作中大放异彩。在B站跨年晚会上,主演曾小敏与梁汉文合作演绎推广曲《等你归来》,创下了当晚直播在线人数3.09亿的最高人气,而在其他宣传平台上,主演曾小敏与不也乐队、许靖韵等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粤剧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
2023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演员也在各类奖项中收获颇丰。
2024年,粤剧《白蛇传·情》迎来了它的十年之约。这一年,它在新加坡演出大获成功,引起各界高度关注。随着海内外巡演、新媒体网络传播及粤剧电影的推出,相关物料全网累计观看量现已突破10亿。
十年间,《白蛇传·情》从舞台到银幕,从国内到国外,从传统粤剧受众到吸引年轻观众与跨界群体,它以创新的艺术表达、多元的传播方式,不断突破边界,成功实现了从新编粤剧到现象级剧目的华丽转身,成为粤剧传承发展的典范之作。
《白蛇传·情》创演十周年分享会现场,主演曾小敏、文汝清、王燕飞和朱红星与粉丝亲切互动。
是粤剧的“骄傲”,也是戏曲界的“白月光”
从一部尝“新”之作,到成为最受欢迎的粤剧剧目之一,《白蛇传·情》的成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使然,也是粤剧多年积累沉淀后的爆发,更是广东粤剧院新一代粤剧人关注并把握时代的需求和机遇,结合新媒体、新市场和新理念所做出的大胆尝试。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具备天然的IP影响力。通过改编和创新,粤剧《白蛇传·情》使得传统戏曲可以与现代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进行对话,实现了时代转换和文化传承。从舞台到电影,中华审美风范的创造性转化——“国风国潮”元素、4K拍摄和水墨画面结合的艺术形式、角色的立体情感,让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功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年轻人中成功“出圈”“出界”,突破以往戏曲电影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在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掀起一股“白蛇旋风”,曾小敏凭借“白蛇”获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最受湾区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朱红星凭“小青”一角获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通过与各类媒体和宣发平台的合作,《白蛇传·情》在传播中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实现了艺术性与市场性的统一,推动了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表达,增强了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为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海报。曾小敏凭借“白蛇”获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最受湾区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朱红星凭“小青”一角获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于粤剧界而言,《白蛇传·情》突破了传统粤剧的诸多局限,创新性的表达方式、舞台呈现及传播路径,成功吸引大量年轻观众,为粤剧培养了新生力量,也激励着更多从业者探索创新,推动粤剧持续前行,而曾小敏正是这股创新力量的核心推动者。从戏曲界全局看,《白蛇传·情》堪称成功范例。其国际化传播与跨界融合实践,为各剧种走向世界、与其他艺术形式合作提供了思路,彰显了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潜力,曾小敏作为新一代粤剧领军者与创新典范,无疑是这一成功实践的关键因素。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导演沈斌将这种现象称为“曾小敏现象”——一个剧种推一个人,她要具备什么条件,曾小敏身上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曾小敏是粤剧在今天走向新时代、展现新面貌的一个领军人物。”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荣广润如此评价;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顾问黄天骥称赞《白蛇传·情》实现戏曲与电影审美结合,具有里程碑意义,曾小敏在表演上有质的飞跃,展现了粤剧表演艺术的新高度,其成功将影响全国戏曲演出,各方面突破值得继续探索;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上德认为,曾小敏粤剧艺术与《白蛇传·情》的交相辉映,在当下的“艺术时空”里产生了“乘法效应”,相得益彰,是粤剧史上少见的一次全国性的“自我张扬”;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俊华认为,艺术需不断求新以适应新观众需求,曾小敏带着粤剧全国巡演让其在城市剧场大放异彩,有良好发展生态,传统剧种与新技术结合带动了新艺术、新形式产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白蛇传·情》本真地展示着剧场艺术的魅力,将唯美的视听印象做到了进一步的纯粹化,已经把一个传演了两三百年的戏曲故事,演绎成了当代爱情寓言。同时,他对曾小敏的表演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曾小敏及其团队重新演绎的《白蛇传·情》,让长期对粤剧比较陌生的黄河流域,深深地被粤剧艺术之美所震撼。“这是粤剧新一代领军人寻求粤剧发展的底气,也是平均年龄在三十岁的广东粤剧院传续粤剧的底气,更是有着至少三百年的粤剧征服当代的底气。”
粤剧《白蛇传·情》创演十周年特别演出海报。
每一回演绎时的细微调整,都有别样感受
十年磨一戏,《白蛇传·情》是常看常新,越看越有戏,也让“扮”戏与“守”戏之人越走越远、越来越坚定。“在几年前的全国巡演,我提出了‘粤剧正青春’这个宣传主题,这十年里的确感觉到粤剧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朋友走进了剧场,去领略粤剧艺术满含的张力、无尽的魅力和那蕴藏的无限可能。”曾小敏对南都记者表示,“《白蛇传·情》是一次有价值的艺术实践,与之相伴,既觉无比熟悉,又每每能品出新意。每一回演绎时的细微调整,都有别样感受。它带来的荣誉与肯定,也鼓励我、提醒我,要守正创新,让粤剧这一瑰宝,永不停歇地迈向更远方。”
《白蛇传·情》下一个十年怎样走?曾小敏指出,巡演将继续出发,持续扩大粤剧《白蛇传·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希望海内外更多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粤剧的独有魅力。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动力和目标。”她同时又强调,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离不开新生力量,期待在下一个十年能够看到青年演员在舞台上传承演绎粤剧《白蛇传·情》。“展望前路,我们将回归本心,立足作品本身,坚定文化自信,大胆接受多元文化形式的碰撞与交融。下一个十年,粤剧《白蛇传·情》期待迎接更多挑战与惊喜,每向前一步,都如同当年迈出第一步那样热烈真挚。”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实习生庄家茵通讯员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薛才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