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太重的血液中本就流淌着一种精神,当艰苦奋斗的企业基因与“老西藏精神”碰撞、融合,促成了如今太重人“缺氧不缺精神”的进一步升华。不止西藏,太重矿山“一揽子”解决方案还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在极限工况下展现超强性能,一位又一位太重人无惧无畏、坚守信诺,一代又一代太重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成就了如今的国之太重、世界太重。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属于“共和国长子”的骄傲与浪漫,更是刻在每一位太重人骨子里的品格与担当。
太重的西藏矿山“天团”
你有试想过在海拔5398米的高原上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睡觉被憋醒,感觉空气中的氧气被抽干;吃饭不能吃饱,否则会加重身体负担;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难受的时候吃几粒……
而就在西藏这座世界屋脊之上,太重却是一块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未来的工程还得交给太重干!”这一句评价的背后源自于矿山分公司售后服务工程师侯玉森及整个西藏服务团队多年来奇迹般的坚守。
12月的拉萨,气温早已降至冰点,植被的凋零让本就不多的氧气更加稀缺。一大早,侯玉森带领着服务团队又一次爬上了破碎站,开始了紧张的安装调试工作。
这台由太重制造的旋回式半移动破碎站拥有国内最大的铜矿石处理能力,完成后,这座矿区会同时拥有南北两台太重破碎站,将极大提升用户的生产能力。
除了这台破碎站,还有三台新入藏的35立方电铲也在同步进行着安装工作,侯玉森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内将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交付用户放心使用。
服务团队的工作站位于海拔4300米的半山腰上,破碎站所在的位置则在更高的山顶。在西藏,由于气压低,水煮不开,面条也煮不熟,饼干一类的零食就是他们的一餐。下午,团队一边进行着技术研讨,一边解决着工序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夜间值班的人员来换岗,他们才披着星光返回工作站。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口碑就是生命线。多年来,秉持着“太重产品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承诺,太重在西藏矿山用户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可替代的丰碑。侯玉森常和团队成员说:“作为售后服务人员,我们就是用户最大的依靠。”有一次,他们在凌晨接到了用户的电话,一台12立方的电铲出现了漏油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将面临长时间停工的风险,放下电话,侯玉森立刻集合团队,向着山顶进发。到达现场后发现是电铲提升箱体开裂导致漏油,用户想要保证设备开动率继续使用,导致裂口越来越大,只能将箱体打开,重新焊接。面对用户急切的询问,侯玉森给出了10天的答复,“能不能再快点?”一向沉稳的他说道:“我们尽力!”
为了抢出更多时间,团队队员把驾驶室当成了家,轮流换班时就在电铲上休息。高原的低温让暖风机变成了冷风机,夜间愈发缺少的氧气让每一次休息变成了煎熬,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经过四天四夜的持续奋战,设备终于恢复正常。
“累是必然的,但做工作得负责”。与侯玉森一起奋战的同事回忆道:“有一次我看见侯工撑着根柱子好半天一动不动,过去一叫才发现他睡着了。”
因现场施工环境能见度过低,有一次侯玉森在作业时不慎踩空,小腿伤口深可见骨,在同事的帮助下紧急送往医院,痊愈后便再次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其间他感觉胸口疼痛不已,以为是高原反应并未在意,直到在年底的体检中才得知,当时肋骨也断了。尽管如此,侯玉森依然对这份事业充满热爱,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兢兢业业,“每台电铲就像是我的孩子一般,看见了就想让它‘健健康康’地作业运转。”当问到在高原工作最难的是什么时,侯玉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打造出了太重在西藏矿山领域的赫赫功名。
广阔的露天矿山里,太重设备星罗棋布,宛若前线士兵披坚执锐,以精密高效的配合,向着广袤的高原矿山发起挑战。西藏服务团队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与艰难搏斗,冒严寒、战缺氧,为所有的“士兵”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原奇迹。
如今,更多的太重矿山设备正在开往高原,他们的故事,仍在书写……
文/李东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