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场高仿舞剧《红楼梦》”“看完《红楼梦大型美学舞蹈剧》的观后感:诈骗”……临近岁末,演出市场如火如荼,但社交平台上又有网友发布各种“避雷帖”。近年来,剧院舞台出了不少爆款作品,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话剧《觉醒年代》、舞剧诗剧《只此青绿》等都遭遇高仿。这些高仿剧不仅抄袭剧情,还在宣推时混杂正版海报和视频来误导消费者。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出圈”后,就成了高仿热门。12月20日晚,有网友在苏州观看大型中式美学舞台剧《红楼梦》后,发文称“盗版红楼舞剧欺骗消费者,全国巡演苏州上海”。该网友在文中表示,该剧在宣传时虽然标注为“非江苏大剧院舞剧”,但宣传图片用了江苏大剧院舞剧的剧照,大部分观众不注意看就误购了。
“高仿”并非平替,在社交平台上搜“红楼梦+山寨”,会看到很多观众的带图吐槽帖。从大家发布的图中可以看到,不少“高仿”甚至从开始暖场到结尾,都在抄袭正版,但舞美、服道化等都很“塑料质感”。从网友们贴出的门票截图可以看到,高仿剧的票价不低,高一些甚至800元一张,也有580元,大多在280元、380元。
热门舞台剧被高仿,并非个例。令人无奈的是,尤其舞剧,其动作、结构、编排思路是否侵权很难认定,使得舞蹈作品的维权难上加难。上过央视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曾被一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抄袭,当时主创公开发声还上了热搜,最终以电视台公开道歉收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高分话剧《觉醒年代》火爆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相似剧名,如《觉醒年代之黎明初见》《觉醒年代之唤醒者》《觉醒年代之时代回响》《觉醒年代黎明》《红色觉醒年代》等,不少都曾大张旗鼓全国巡演过。因为相似的剧名,加上高仿剧在新媒体宣推上很“心机”,观众稍有不慎就会中招。在社交平台上,点开《觉醒年代》相关讨论,能看到“避雷!某音能不能别再骗人了”等帖子。
法律界人士表示,高仿演出是否侵权,难以一言以蔽之,要个案论证。像江苏大剧院版《红楼梦》,其编舞、服饰、场景、造型可因独创性设计而受到版权保护,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江苏大剧院版《红楼梦》的视频画面、独创设计进行商业宣传、售票推广,不仅涉嫌误导公众,侵犯著作权,也构成不正当竞争。今年4月,江苏大剧院就曾为此发布过公开声明。再比如,改编电视剧《觉醒年代》,要先得到剧作方授权,若有舞台剧未经许可,直接以“觉醒年代”为名,或搭配与电视剧强相关的标识,可能让公众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等等。
高仿剧给消费者带去损失的同时,也伤害了创作者。当下中国舞台剧演出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然而一旦出现好作品,就有高仿跟进剽窃成果。面对花样繁多且层出不穷的高仿,创作者一个一个地去单独诉讼维权,并不现实。长此以往,只会不断蚕食创作的生命力。
然而,打击高仿剧,仅靠网友的“避雷帖”远远不够,还需众多从业者潜心其中,落实治理良策,让高仿的认定更加规范便捷,对高仿行为的处理更加雷厉风行,让高仿者付出足够沉重的代价,变“侵权易,维权难”为“维权畅通无阻,侵权寸步难行”。
剧院、票务平台在上架演出项目时,就把好审核项目版权的第一道关。目前不少票务平台已有改进,《红楼梦》相关演出项目的售票页面会主动提示“非江苏大剧院原创舞剧《红楼梦》”,或者醒目地注明演出院团,提醒观众认清后再下单。社交平台则应加强对高仿剧宣传视频和海报的审核,除了常规的下架处理之外,应给予处罚。文化主管单位方面,更应加强惩处力度,提高侵权成本。
此外,消费者也扮演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应提高识别能力,并明确拒绝高仿产品,如遭遇虚假宣传,应向主管部门投诉和理赔。如此组合拳才能让高仿品没有市场可言,形成尊重原创的普遍共识,凝聚起拒绝高仿抄袭的良好生态环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