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风华•中肿专科卓越之旅|“肠”路六十载,医学探索与生命希望的交响

羊城派 2024-12-30 13:21:58

世纪钟声回荡,中山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岁月的沉淀铸就了她的辉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也步入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在这里,我们不仅庆祝过去,更是向未来致敬。

随着这个特别篇章的开启,让我们一同启程,探索中肿的专科风采。在这里,每一项突破都是对生命的礼赞,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敬请期待,我们将带您领略那些在医学前沿默默耕耘的科室,感受他们如何以卓越的医术和仁心,守护着人类的健康与希望。

今日,让我们一同踏入结直肠科的时光长廊,见证其从萌芽到茁壮的成长轨迹,感受那份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多学科模式的先行者

1964年,中肿建院之初,胸腹科(结直肠科的前身)就诞生了,消化道肿瘤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那个以手术为主导的时代,化疗尚未获得广泛认可。然而,中肿勇于创新,通过5-Fu(氟尿嘧啶,一种化疗药物)成功治愈了一例直肠癌,从此开启了综合治疗新篇章。上世纪80年代起,腹部外科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探索以5-Fu为基础的术中化疗、门静脉灌注化疗等项目,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中肿结直肠癌团队勇于探索,对肝转移瘤患者通过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模式,待肝转移瘤缩小后再争取手术切除,转化成功率达到46%,5年生存率提升至6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上世纪80、90年代,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无法保肛,需要接受永久性造瘘,即粪便要通过人工的腔道从腹壁排出,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中肿结直肠癌团队通过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再结合手术方式的改进,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提高了疗效,显著提高了保肛率,使大量患者免受永久性造口之苦。

深知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1998年,在万德森教授的引领下,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学科会诊(MDT)模式,每周二风雨无阻地举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更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全国第一批(四家)MDT示范单位。

为了让更多结直肠癌患者能够更早地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干预,中肿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肿瘤社区筛查的单位之一。他们强调肠癌筛查应根植于社区,从1995年的“九五攻关课题”到2014年的广州协同创新项目,再到2011年起与越秀区疾控中心合作,中肿始终走在肠癌社区筛查的前列,为人民健康出谋划策。结直肠科首次提出并实践了“社区肿瘤学”的理念,出版了两版《社区肿瘤学》及系列科普读物,有效推动了肿瘤防治知识的普及,降低了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金色印记

中国造口治疗师“黄埔军校”

对于不得已使用人工肛门的患者,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后更名为“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在中肿诞生,万德森教授任荣誉校长,这是中国第一所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创了国内专科护士培养的先河,成为我国护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2001年办学至今,学校已成功举办24期培训班,共培养了684名学员。这些学员已经成了各地的造口治疗的骨干力量,有中国造口治疗师“黄埔军校”的美誉。

遗传性肠癌占肠癌发病的5-10%,非常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发现一例遗传性肠癌,挽救的是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为此,2015年,中肿结直肠科在国内率先设立了遗传性肠癌门诊,至今接受遗传咨询逾5千人次,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遗传性肠癌家系队列。通过基因检测,在健康家系成员中发现致病基因/疑似致病基因携带者452例,发现患者51例。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医护合作的遗传性肠癌门诊等相关管理工作典范。以这些工作为基础,中肿结直肠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肿瘤遗传咨询师学校,为国家培养肿瘤遗传咨询的专业人才。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药物及放疗等治疗方案的发展,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器官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以潘志忠、丁培荣和陈功等教授为代表的团队,提出了以器官功能保全为目标的治疗策略,通过整合外科、放射治疗、化疗及免疫等多个学科的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疗效与功能并重的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能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器官功能损害。这一理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为全球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命礼赞

写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故事

我们是一群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肠癌患者。无法忘记第一次看到自己确诊单那一刻的崩溃心情,更无法忘记当年走进结直肠科时的恐惧心情。我们深深体会到人生患癌,何其不幸;然而又何其有幸,在这里遇见丁教授团队。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只希望用我们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患友。

这面毕业墙,由此而来!写出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故事,放上我们从煎熬走向治愈的照片!让刚进入结直肠科的病友们能够感受到我们老病友的强大力量,带领大家一起抗击厄运。这就是设立毕业墙的意义,也是我们用心回报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

我们愿意成为结直肠科骄傲战绩里的一员!我们更愿意以后的年年月月都能够与丁教授团队一起站在第一线,帮助更多跌入低谷的患友。爱是一切的源头,感恩所有的遇见。

——结直肠科病友群

以强大多学科团队为支撑,打造新型疾病管理模式

科室坚持“多学科协作,疗效与功能保全并重”的发展战略,经过15年的奋斗,已经在低位直肠癌多学科个体化肛门器官功能保全,复杂性、难治性结直肠癌的诊治,遗传性肠癌及年轻肠癌的防治及家系管理,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以及造口伤口康复、排便功能康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结直肠癌防治战线前移,做到防与治并重;更加重视功能保全,做到疗效和功能并重;更加关注个体肿瘤的特殊性和患者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做到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并重。我们将用心倾听患者声音,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临床研究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打造以疾病本质和个体需求并重的新型疾病管理模式。

——中肿结直肠科主任丁培荣教授

医学指导|丁培荣叶美贤

文|陈辉文朝阳赵现廷

图|由医院提供

0 阅读:6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