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公开露面的马云最近现身,发表了一个关于AI的重要观点:20年前,互联网刚刚到来的时候,一代人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而从今天看,未来20年的AI时代能带来的改变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因为Al会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
那么站在AI时代的潮头,我们身处的化妆品行业,未来的朝向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之眼,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Q1:中国化妆品市场在2025年能否保持增长?哪些细分领域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ChatGPT:
中国化妆品市场在2025年前期将持续增长,但已经从之前的高速阶段进入了低增长阶段。
这种变化反映了市场阶段性、消费更需要信心以及政策环境趋于规范化的综合影响。预计明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约为6%-7%,市场仍处于扩展期。
细分领域主要驱动力包括:
1、功效护肤: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护肤品依然是美妆市场的核心,并且在2025年继续引领市场增长,尤其是功效护肤品。消费者对抗衰老、修复屏障、去痘痘淡斑等功效需求显著增加。
2、彩妆多场景回暖: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复苏和对“颜值经济”的追求,彩妆市场逐渐回暖并令人振奋,其中年轻消费者倾向的个性化彩妆、男性对外形象管理相关的彩妆产品,以及社交驱动彩妆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3、环保美妆从噱头变刚需:从零碳生产、成分透明化,到环保包装、循环包装,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法律法规的驱动,让绿色美妆成为大趋势。
4、高端美妆成为品质与身份认同的体现:国际大牌、奢侈品牌持续发力,高端国货崭露头角。
5、国货美妆:文化与创新的崛起。随着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提升,国货美妆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通过文化输出和科技进阶赢得更多份额。
6、轻医美相关产品:医美护肤相融合。医美与日常保养之间的逐渐模糊,带来新的市场空间,针对医疗美容术后的修复护肤品体量持续增加。
Q2:随着消费升级,高端美妆与大众市场之间的界限是否会进一步模糊?
ChatGPT:
消费者在选择美妆产品时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品牌标签或价格区间。这种需求的变化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高端”和“大众”。在市场端,高端与大众的模糊化在双方均有体现:
一方面,高端品牌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策略调整,比如推出“入门级”产品,加速渠道下沉,与异业更年轻化的高端品牌进行跨界和联盟等等。
与此同时,与高端品牌的下沉策略相对应,大众品牌同样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和设计优化,向高端化靠拢:比如通过加强研发和功效验证;通过包装设计的高级感和文化附加值的入口(如中草药或东方美学),打造“高端平替”的市场形象;通过跨界联名和提示款提升溢价能力。
随着消费升级,高端美妆与大众市场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消费者希望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高品质体验,品牌不断主动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一趋势。
未来混合消费将成为主流,比如消费者可在护肤上选择高端品牌,追求专业和功效;在彩妆上则偏爱大众高端品牌,重视补充和能量感;同一护肤步骤中可以混用高端和大众产品,如用高端品牌的精华素搭配大众品牌的面霜。因此品牌需要灵活应对这一趋势,既要保持自身定位,又要探索新事物。
同时,在个性化定制领域,通过AI对皮肤诊断、给出解决方案,甚至制作配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AI带来的是效率的指数级提升,不仅能够通过“干实验”的方式,成功预测许多分子结构极其功效,更能够在千人千面的美妆服务中,发挥极高的成本优势。然而,布局AI的前提是企业本身拥有足够的精准数据,并培养出足够精准的算法,这是一项长线的投资,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美妆科研的算力水平极为重要。
Q3:Z世代和下沉市场的消费偏好将如何打造美妆行业格局?
ChatGPT:
Z世代和下沉市场的消费偏好分别从个性化、高互动性、高端性、功效性两个方向影响着美妆行业的发展。未来,能够精准满足这两个群体需求的品牌将引领行业变革,从而从而影响美妆行业的发展。兼打造具创意、实用且广泛覆盖力的市场格局。
Z世代(1995-2010年出生)以年轻、个性化和强社交属性为称。他们更重视品牌、创新和社交体验。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市场(即下沉市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随着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和渠道的下沉,他们对美妆产品的需求正增长。
在产品和品牌上,可采取差异化以及双品牌策略,比如需要针对Z世代推出充满创意和互动性的产品,针对下沉市场则增强功效性与经济性;越来越多的国际和本土品牌推出“高端”和“大众”双线品牌,从而满足不同层级和需求的消费者。
Q4:AI和大数据能否真正实现个性化护肤品的规模化落地?
ChatGPT:
AI和大数据有潜力实现个性化护肤品的规模化落地,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还需要解决技术、供应链、消费者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
1、AI和大数据如何驱动个性化护肤品
精准肤质分析——AI测肤技术:通过智能设备或手机拍摄图像,AI可以快速分析用户的肤质特征(如油性、毛孔状况、毛孔状况等),提供外观的肤质建议;大数据学习:AI通过分析大量用户数据,不仅能识别个体需求,还能发现共性趋势,从而优化推荐算法。
定制配方设计——成分优化:根据用户肤质、生活习惯和环境(如温度、湿度、污染水平),AI可以推荐最合适的成分组合;动态调整:通过实时监测用户的肌肤状态,AI能够动态调整肌肤方案,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
消费者行为预测——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购买历史和行为数据,AI可以预测消费者的偏好,个性化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产品研发方向:大数据能帮助品牌快速捕捉市场需求,开发更契合消费者的产品。
2、实现规模化落地的优势
技术成本下降。随着AI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普及,个性化方案的生成和定制化生产成本正在逐步降低,产生大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
柔性供应链的崛起。小批量生产:现代柔性制造技术使得护肤品企业能够快速生产多种配方,满足个性化需求;辅助生产:通过数字化订单管理,企业可以实现辅助生产,降低库存积压和浪费。
线上渠道的扩展。数字化平台支持: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为个性化护肤方案提供了强大的展示和购买渠道,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快速下单;直接触消费者:品牌可以通过AI工具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如虚拟护肤顾问、智能推荐等。
3、当前挑战
技术成熟度与准确性——肤质分析:目前的AI测量肤质技术一定种族,特别是在处理不同、性别和光线条件下的肤质数据时;个性化与功效平衡:个性化配方需要科学验证其实际功效,否则可能导致消费者不适。
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生产复杂性增加:定制化产品需要更多的生产线调整,可能导致效率下降;价格理由:消费者可能不愿意为个性化支付过高的溢价。消费者教育和接受度——信任问题:部分消费者对人工智能推荐和大数据隐私存在关注;使用方法:并非所有消费者都熟悉如何通过技术平台获取定制化护肤品。
法规与标准化——行业规范缺乏:个性化护肤品的功效有效性和安全性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隐私保护法规:大数据的使用需要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增加了合规成本。
4、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
技术升级。多模态数据融合:结合肤质照片、健康数据、遗传信息等,提升AI分析的精准度;AI自学习能力:通过用户反馈持续优化配方推荐和产品设计。
柔性制造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成分模块,快速组合出不同需求的个性化配方;工厂化:实现高度自动化、数据驱动的生产流程。
品牌教育与消费者互动。透明化流程:通过详细解释AI分析和产品定制逻辑,增加消费者信任;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试妆、AR试护肤等,让消费者个性化带来的实际价值。监管与标准的完善。认证机制:建立个性化标准护肤品的功效和安全认证;隐私保护:加强消费者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和保护措施。
总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能力推动个性化护肤品的规模化落地,但需要在技术精准性、生产效率、消费者教育和法规规范等方面取得突破。未来,技术驱动+柔性供应链+消费者信任的深度结合将是这一趋势实现的关键。
Q5:中国化妆品行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能否带动国货品牌的全球崛起?
ChatGPT:
中国化妆品行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确实有潜力推动国货品牌的全球崛起,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挑战与机遇:
1、标准国际化提升国货品牌的全球竞争力。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标准的不断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成分安全、功效功效、环保、包装等领域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将能够通过全球认证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标准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化妆品品牌的“全球通行证”,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透明度和信任度,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例如,中国对成分标签的透明度要求严格,类似于欧美市场的成分标签标准,这种标准的国际化可以帮助中国品牌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等要求严格的市场。
2、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与接受度提升。近来,国货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渐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度提高。随着中国化妆品标准与国际渐进标准的融合,本土品牌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这会增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
例如,许多本土品牌已经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社交媒体营销成功吸引了海外年轻消费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和跨境电商渠道,品牌可以直接接触全球消费者,增加品牌的全球曝光度。
3、品牌全球化布局:打造国际化形象。随着国际化标准的推进,国货品牌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方面将进一步与全球接轨。不少中国化妆品品牌已开始着手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品牌附加值。这不仅限于通过海外市场推广,还包括在全球市场树立本土特色的品牌形象。
例如,中国品牌如果能够在海外市场推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如结合中医药、草本养生等元素,则能吸引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4、国际认证与法规合规。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标准前沿与国际化接轨,中国品牌的合规性和质量保证将成为其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5、跨境电商与全球化营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标准和质量上,还包括营销手段的创新。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不少国货品牌能够通过如阿里巴巴的速卖通、京东国际、以及亚马逊等平台,直接与全球消费者进行互动,开拓海外市场。
虽然标准国际化对于国货品牌是巨大的推动力,但要实现全球崛起,还需要应对一些挑战:
比如品牌认知度,中国本土品牌在国内逐渐获得认可,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需要通过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传播来提升认知度。特别是在欧美市场,品牌的影响力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
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偏好可能与中国市场有所不同。品牌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产品调整。
此外还有竞争压力:随着中国化妆品品牌的崛起,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际大品牌和其他国家的本土品牌可能会加大在中国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布局,竞争会更加复杂。
中国化妆品行业标准的国际化无疑为国货品牌的全球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质量、合规性和品牌形象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然而,要实现全球化,国货品牌仍需在品牌认知、市场拓展、产品本土化和文化认知等方面不断努力。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化妆品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作者/吴思馨
排版/桂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