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王治洪梅亚军)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的原则,积极落实各项惠残助残扶持政策,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助力残疾群众稳步增收致富。
仲冬时节,走进沙子坡镇池坝村,残疾人张正军来回穿梭在产业基地,忙着开闸放水进行黑木耳喷淋管护,随后又来到油菜种植区域查看管护油菜和牛心菜生长情况,一趟下来,已是满头大汗。
现年50岁的张正军出生在杉树镇靖家村。24岁那年,在遵义市南白镇修路时,不幸失去了左手掌。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击垮意志坚定的他,凭着诚信和拼搏精神,获得了社会认可,做起了公路承包工程。
2022年,几经考察,张正军一眼看中沙子坡镇池坝村集中连片的土地和富余的劳动力,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50余亩土地,发展起黑木耳,一种就是两年。
今年,张正军经过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将原有50亩土地发展黑木耳5万棒,剩余土地全部改种油菜和牛心菜。
发展产业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张正军了解到有市级残疾人“阳光助残·贷动成长”就业创业贷款及贴息项目和市、县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关扶持政策,及时申报,根据产业发展规模获得了政策支持,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燃眉之急,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也坚定了张正军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近两年残联扶持政策有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自主创业、驾照补助等补贴,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非常感谢。我要继续把这个产业发展下去,带动更多人就业。”张正军说。
在用工方面,张正军优先使用当地村民,解决了本村孟学英等人在基地长期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80块钱一天,一年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对我来说好处蛮多的,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很高兴。”池坝村上梁组村民孟学英说。
木黄镇高山村大寨组村民杨再新,41岁的他因进厂务工不慎导致左手伤残,身残志坚的他为了照顾小孩和老人,2019年起,在家试着搞起种草养殖肉牛,一边养牛,一边学习养殖技术,现常年存栏西门达尔20头以上,一家人的生活逐年得到改善。今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申报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补贴,很快得到兑现,让他格外感动。
“得到这个自主创业扶持补贴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关心鼓励,心里感到特别温暖,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勤劳致富,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高山村大寨组村民杨再新信心满满地说。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积极落实惠残助残政策,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和提供资金扶持等措施帮助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建立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3个,补助16万元,帮助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让更多残疾人获得收入、实现价值,过上更好的生活。
“下一步,县残联将持续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精准掌握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加大服务力度,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遐炜表示。
一审:陈琴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