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腾冲13年他生活在“幸福里”

保山新闻网 2024-12-30 16:52:59

云南腾冲又到了色彩斑斓的冬天。风吹过的时候,满街的银杏像在下一场金色的雨,这是刘谦从深圳搬来的第14年。

13年前,他卖掉了深圳的3套房,来到腾冲,打造了和顺古镇初代网红客栈“幸福里”。后来又把11家客栈全部卖掉,开了7家餐厅。

在腾冲,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东南亚风情融合,在良好的商业环境加持下,腾冲呈现出更精致的城市审美与旅居生活方式。

如今,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刘谦这样的“新腾冲人”——他们拥有敏锐的商业眼光,追寻着田园的诗和远方。

“如果你不怕人少,就去和顺古镇”

2011年夏天,刘谦带着父母来云南旅游。那时他29岁,在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师,月薪4万元。他问一个当地的朋友:“云南哪儿比较安静舒适,贴近大自然?”朋友回答:“如果你不觉得人少寂寞的话,腾冲的和顺古镇是个好地方。”

第一次踏入和顺古镇,刘谦明白了朋友的意思。

青瓦白墙,依山傍水,一派如世外桃源般的旖旎风光。600多年的历史积淀,庙宇、宗祠和民居笼罩在金色的阳光里,家家户户满庭芳。

最重要的是,这里丝毫不见古城商业街常有的景象和喧嚣,甚至连收门票的都没有。本地居民悠然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作为外地游客的刘谦,不禁心生一种“包场”的兴奋感。

从地图上看,腾冲位于远离中原的遥远边境。但神奇的是,这又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江南”,堪称儒家文化传承的“飞地”,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和顺古镇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可以领略到中式建筑粉墙黛瓦的古朴。同时,它又是著名的侨乡,各种外来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存。

正如李根源诗句中所赞叹的那样:“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刘谦和父母原本只打算在和顺古镇玩一天,结果一天又一天,最后足足住了7天。

临走的时候,他决定跟自己打个赌——付下1万元定金,预租了古镇的一块区域。如果一年后他仍然无法舍弃大城市的生活,这些钱就算打了水漂。

显然,腾冲“赢了”。

下定决心后,刘谦快速处理了深圳的资产,再次奔赴心中的向往之地。

2012年,“幸福里”客栈开门营业。作为和顺古镇的第一批民宿,它很快成为了“网红民宿”,连续3年成为某网站腾冲客栈评价第一名。

从快节奏的深圳白领,到慢悠悠的“新腾冲人”,真正生活在古镇之中,刘谦也愈发着迷这座小城古今交汇的独特气质。腾冲,宛如一颗遗落在极边的明珠,“耕读传家”深入人心,当地重视教育传承和契约精神,在腾冲厚重的人文背后,还有热气腾腾的烟火生活。

“旅居”是一个生态,与城市相互“成全”

“幸福里”客栈的成功,让刘谦成了当地的名人。之后的几年间,天南地北的外来者来到和顺古镇,一家家民宿如雨后春笋建立。到2024年,整个和顺古镇已经有了500多家民宿、客栈。

而刘谦,却在2016年将手头的11家客栈全部转手,开始涉足餐饮业。在刘谦开设的7家餐厅中,不但有兼顾初来乍到者的“大众口味”,有用腾冲18个乡镇风物打造的特色“流水宴”,也有在百年老宅里用本地食材打造的特色“云南料理”。

对于刘谦来说,旅居不仅是居住,享受阳光与悠闲,也代表着他与一个新的地方相互成全,深度融入并参与建设。

从住到吃,从“铺满”到“做精”,乃至延展到多元旅居生活场景。13年来,腾冲变得越来越热闹,而刘谦,作为和顺古镇首批创业者之一,也骄傲于“腾冲现在无论是民宿业还是餐饮业,在整个云南的旅游城市中都独具特色。”

人的流动,也让一座城市蓬勃发展。

前不久,腾冲迎来了2024腾冲马拉松,报名人数近14000人。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腾马”已成为云南省重要体育赛事之一。

这几年,这座滇西小城凭借其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包括刘谦在内,几乎所有“新腾冲人”都有跑过马拉松的经历。

无数人在这儿重新找到了理想生活,以前只能在大城市看到的品牌和门店陆续出现在腾冲,文艺活动一场接一场……

腾冲,正在变得更“年轻”。而如今年过40的刘谦,也被大家戏称为“腾冲旅居民间宣传大使”。经他的介绍,已经有100个朋友来到腾冲定居、投资。

在刘谦最新开的餐厅,他将一个微缩版的高黎贡山搬到了小院里。

一泓清水映着飞檐翘角,青苔在碎金般的光影中摇曳,棕色背脊的野生小鱼游动其中——它们和那株高山杜鹃一样,都是本地特有品种。

寄情山水,融入山水,是刘谦最初的愿望,也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状态。

未来,腾冲还将迎来更多的旅居者,他们既是居住者,也是消费者和创业者,正如那句宣传语——“与腾冲,共腾冲”。

刘谦很喜欢用“谋生亦谋爱”来形容自己13年的旅居生活。他在腾冲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生活的实感,也想用这种深情感染更多人。

人民网记者刘怡

(本文发表于2024年12月26日人民网-云南频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