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上海站)”开幕

钱江晚报 2024-12-30 17:39:37

潮新闻客户端美术报

12月28日上午,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上海站)”开幕暨学术论坛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筹备的第二届“时代长安”系列展之“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于2024年11月16日在西安首展。此次巡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不仅是一次跨越地域界限、促进南北艺术深度交融的盛会,更是连接南北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与重要节点,激发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新活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贡献重要力量。

第一板块“巍然长安风”是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文献展,结合艺术地理学的视角,以历史的纵向维度,梳理陕西地区自古至今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波澜壮阔的绘画景观和美学气质。第二板块“红日映峰巅”,长安画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革命与浪漫、政治与艺术等多重因素,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与变革。其作品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尤以山水画最能体现其独特艺术精神,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第三板块“砥柱山河间”,改革开放后,“85美术思潮”加剧了中国画从业者的学术抉择,崔振宽、张振学、罗平安等画家通过继承传统与现代创新,结合长安画派艺术精神,表现自然山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长安画风。第四板块“春色正当时”,新世纪以来,陕西中青年山水画家们,不断思考和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与艺术路线,在语言、图式、题材上渐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书写了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一份光彩熠熠的答卷。

开幕式结束之后举行了“时代长安”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与交流,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本次展览将展至2025年2月16日。

万山渐红遍,层林尽重染。秦岭展豪迈,长安劲风行。

唐韩休墓室壁画中独屏写实山水画初胎始现,到展子虔至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及王维南宗山水画之祖和范宽的北派峰巅成就均彰显了长安辉煌历史文化,勾勒出中国山水画的雏形与发展。

巍峨祖脉,绵延不绝,浑厚华滋,承古革新。长安城千年丹青再度兴盛,长安画派异军突起,新山水在这里吹响号角。他们从生活出发,伴着热情、浪漫和真实的情感,以革命的意志、解放的思想及崇高的理想颠覆陈陈相因之传统,开拓创新,勇于作为。他们打破固旧、晦暗、麻木思想,在老的形制上擦亮了一层颜色,扛起沉重的船桨划出一条新路。长安赵望云用朴实绵长的民间情感表达崇高人生之理想,延安石鲁用敏感激烈的革命情感表达天才生命之精神,他们将桃花源与人世间完美交融,用理想与现实孕育出鲜活人生。长安画派的这种丰富性、包容性、奠基性及前瞻性体现了它的生活温度,情感深度、人生厚度和文化广度。这包涵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激荡着强大的生命力。

河山长存,画卷常新。六十余年后的今天,长安画派的血脉还在流淌。不可否认,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随着时代潮流和观念的嬗变,山水画在传统与生活、继承与发展中不断翻盘和复盘,新一代画家思想活跃,方阵齐整,阵容庞大,层次分明,传承有序,展现出特色鲜明的内在驱动力。他们在古今南北间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在个性差异与学术追求中以我为尊,在保守与开放中兼容并蓄,在生活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价值判断和取向中有深刻见解,却仍坚守着中国画的核心与正脉。

长安,恒古华夏,钟鼎响彻大地。笔墨在宣纸上呼吸,思想在意境中耕犁,阴阳图符,天造地设。在这万水千山,重峦叠嶂的时代画卷中,一代代艺术家接力迎上,红遍山头心向日,片片阶石引峰巅。雾里看花,脚踩实地,北方山水苍茫厚重与天地呼应,弘大气象与精神永存。

冬来期春煦,暖阳罩古城。万里江山映时代风貌,纵笔泼墨绘今日长安。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

作品欣赏

第二板块红日映峰巅

石鲁《延安故居》64×45cm1957年

赵望云《祁连山纪游》82.5×50.5cm1966年

何海霞《且看千山起卧龙》180×97cm1984年

方济众《山林秋兴》46×68cm1979年

罗铭《黄山人字瀑》41×48cm1979年

第三板块砥柱山河间

崔振宽《江峡之三》249×122cm2023年

苗重安《高山仰止》122×86cm1998年

张振学《凝固的海》135×176cm2024年

赵益超,张明堂《晓色初动》160×135cm1989年

徐义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40×59cm2007年

赵振川《山高水长》248×129cm2014年

罗平安《无题》180×97cm2014年

陈国勇《雾起白帝城》68×136cm2004年

第四板块春色正当时

石朴《赤壁赋诗意图》93×52cm2023年

余乡《山水图式》236×147cm2011年

万鼎《苍龙岭》200×200cm2021年

李才根《红层(之二)》136×68cm2023年

石英《云深不知处(八)》96×178cm2022年

王保安《华山苍雄》240×200cm2022年

刘丹《晨曦》180×96cm2024年

李云集《溪山清远》100×180cm2023年

朱尽晖《飞瀑云上》180×97cm2024年

耿齐《岁月留痕》180×165cm2011年

吴成斌《大河上下》220×180cm2019年

乔建业《最是心安处》232×200cm2024年

赵雪伟《岁月》240×187.5cm2019年

白霜亮《史笔昭世》200×200cm2022年

王珊《八君子图》200×190cm2024年

侯晓春《长安草堂寺》90×180cm2016年

白海红《黄河·佳县》240×200cm2021年

罗春波《玄山秘境.红河谷》220×140cm2023年

高浪潮《生生不息之三》240×190cm2023年

黄菲《奋斗》177×139cm2019年

李璐《秦岭人家》200×190cm2014年

孙朋超《南山南》200×190cm2019年

张晋玮《恣纵雄势出南山》202×168cm2024年

0 阅读:8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