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探索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东城路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31 07:03:08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坐拥4处世界文化遗产,365项、38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4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辖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的特点,打造文物保护检察品牌,建立“三专三聚促三效”工作机制,探索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的“东城路径”。2021年以来,该院已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2件,制发检察建议11件,办理的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和“2023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件”。

军地检察联合发力

“帽儿胡同5号四合院”建于清代后期,相传为清朝官员荣禄故居,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部队使用。

2022年7月,东城区检察院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开展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时,发现该院西厢房年久失修,后墙发生坍塌,文物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经向相关部门了解,墙体坍塌发生于2019年夏季。事故发生后,市、区文物保护部门与属地街道指导使用单位开展应急抢险,并指导编制抢险修缮方案,但因资金筹措问题,修缮工作长期停滞。

了解情况后,东城区检察院立即联合军事检察院开展行动,一方面,向区文物保护部门、属地街道联合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帮助文物使用单位承担起文物修缮利用的工作;另一方面,督促使用单位申请文物修缮经费,同时上报案件情况,协助争取经费支持。在军地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请筹措专项修复资金。

如今,这片区域已完成施工企业招标等工作,即将按照文物修缮工程程序进行施工。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久拖未决的文物保护难题得以解决。沉静古朴的四合院将重新焕发神采,继续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

建立机制培养人才

近年来,东城区检察院着力打造“检护文脉‘益’彩东城”品牌,以“三专三聚促三效”工作机制,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径。据了解,“三专”即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专门性支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强化调查研究,为履职提供专业化支撑。“三聚”即外脑“聚智”、检行“聚力”、军地“聚行”,共筑“检察+”文物保护合力。“三效”即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为此,东城区检察院打造了一支文物领域专业化办案团队,通过“以老带新”“同堂培训”等方式增强检察官线索发现、调查取证和沟通协商能力。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向文物专家和文物保护专门机构虚心请教,通过联合走访、调取证据、委托鉴定等多种方式明确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受损情况和修缮保护情况等。同时,发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作用,邀请志愿者参与公开听证、追踪观察等工作,为办案提供智力支持。

在服务保障“中轴线申遗”工作中,东城区检察院携手行政机关同向发力,成功办理了督促保护中轴线重点文物天坛公园外坛墙行政公益诉讼案,督促相关单位恢复公园外坛墙原始风貌。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检察机关又与天坛公园、属地街道签署林长制协同合作协议,进一步释放“林长制+检察”机制在保护古树、文物等方面效能,做好中轴线保护“后半篇文章”。

联合整治安全隐患

祈年殿东北角的长寿松巍峨高耸,皇穹宇西侧的问天柏兀立挺拔,丹陛桥旁的卧龙槐虬枝盘曲……天坛公园现存古树3500余株,占全区古树总数的一半以上,是首都核心区古树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寿星”历尽沧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离不开检察机关与天坛公园的“双向奔赴”。通过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东城区检察院启动了古树保护专项行动,全面了解排查天坛古树的生长和保护情况,并与公园管理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检察官多次开展古树保护专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共同参与古树保护工作。

私搭乱建、电线裸露、易燃杂物堆积……文物建筑的消防隐患牵动着检察官的心。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探索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受损案件”。东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位于帽儿胡同37号院的婉容旧居存在疏散通道处大量放置可燃杂物、消防设施缺乏等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后,检察官积极走访相关行政机关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动员群众清理疏散通道处可燃杂物,更新配置消防器材,并与相关行政机关联合开展宣传普法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筑牢安全防线。

东城检察院相继启动了孚王府等公益诉讼案。经联合整治,火灾隐患清除了,一些文物密集区域还建设了小型消防站,文物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