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邵俊的一条朋友圈火了!他晒出了一组学生的“九宫格”健身照,贲张的肌肉、流畅的线条让人眼前一亮,刷新了大家对工科男生的传统印象。
邵俊的朋友圈,晒出多位研究生的“肌肉照”
这群学生都来自邵俊的“赛博安全与密码技术”科研团队,目前团队中有90%的同学都在坚持健身。
朋友圈发出后,上百位师生给邵俊点赞、留言
邵俊的朋友圈评论
日夜与代码打交道的他们,逐渐将健身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解压,还能为科研打下体能基础。学生们也表示,科研与健身,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同样需要坚持、同样日积月累后会有收获等。
被推荐至清华的博士学长
让实验室刮起“健身风”
邵俊是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平时他工作比较忙,所以会在中午或晚上和学生一起“餐叙”,吃完饭一起散散步聊聊天,谈谈最近的学习生活。
有一次,学生吃完饭却主动提出要提前走,邵俊一问原因,学生说是要去健身。
“后来我有时候打电话给学生,不少学生都说自己在健身房。我还在实验室里看到了许多蛋白粉,才知道他们科研之余,常常约着一起去健身。”邵俊说。
实验室里的“健身小队长”,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李瑞烜,目前,他已经被推荐至清华大学读博。
“李瑞烜有两大爱好,看论文和健身。”邵俊笑着介绍道。
李瑞烜在健身房
李瑞烜说,自己一直喜欢健身锻炼,研究生考到邵老师团队后,就主动邀请实验室的同学们一起去健身。“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健身意愿,但苦于没有同伴,往往很难坚持下来。我就经常喊他们一起去,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习惯。”
有了“搭子”,无论是科研还是健身都显得更轻松了起来。不知不觉间,“练出马甲线”成了这群学生在科研之外的生活目标。来了新同学,就带着一起锻炼,实验室里刮起了“健身风”。
实验室的小伙伴们,日积月累都练成了“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人工智能专业的郑舒予今年夏天刚刚考研到浙江工商大学,成为邵俊团队中的一员。在读研究生之前,她说自己都“懒得运动”,对健身、运动等一窍不通。
加入邵俊团队后,师兄们常邀请大家一起健身,逐渐地,她跟着也坚持了小半年。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的肉变紧实了。我习惯在下午四点左右去健身,运动完以后会感觉特别清爽,头脑十分清醒,晚上做科研的时候事半功倍。”郑舒予说,自己新年的小目标,就是练出马甲线。
科研需要一个好身体,健身为团队增强“向心力”
当电话那头的学生说自己在健身房锻炼时,邵俊往往会让学生们先运动完再做事,“因为做科研,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做支撑。”
邵俊说,往年有研一学生入学第一天,就跟着和团队熬了两个大夜。
邵俊团队专注于新型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尤其在云计算、雾计算和区块链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团队在邮件系统、网页邮件服务和域名加密服务安全性方面均有创新发现,为网络空间安全贡献力量。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安全这一块,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我们必须攻坚、必须解决。”邵俊说,科研是一场持久战,既费脑又烧心,容易半途而废,运动是调节心态、增强体能的最好方式。
邵俊和学生在一起
郑舒予记得,她在参加今年全国密码软件设计比赛时,发现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文本表达欠佳,影响了作品呈现。“临近提交时间,我们一时间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邵俊得知后,立马找到她的团队,从正午到夜幕,一直耐心地与学生们共同打磨作品,不断推翻重写,力求完美。他还从评审角度提供经验,逐字逐句引导修改,确保概念准确传达。
在邵俊眼中,做科研、做竞赛都是要讲义气的,要和健身时一样热血澎湃、充满斗志。
有一年暑假,邵俊带着实验室成员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会后次日,他们相约六点半起床去爬长城,一直到晚上七点才回酒店。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趟可把我们累坏了!”研究生贾潇风回忆。一到酒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邵俊就接到了一个项目的紧急任务。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回到酒店后,迅速取回电脑,在酒店大堂的灯光下,分工合作,讨论热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凌晨的钟声敲响时,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邵俊和学生们在一起
团队学生组团参赛
贾潇风说,那晚虽然疲惫不堪,但那股团队的热情与决心,犹如夜晚的灯光一样明亮耀眼。
科研与健身
都贵在坚持
李瑞烜觉得,健身和科研很像,两者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管是减肥还是增肌、塑形,都不可能一天两天就完成,甚至要以年为单位,需要固定投入很多时间。同样的,你也不可能两三个月就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李瑞烜已经坚持健身7年左右,才有了现在这么结实的肌肉效果。他每周都要锻炼3-4次,通常都选择中午,要么就是吃饭之前去有氧运动,跑步或游泳,要么就是在饭后选择练力量。
另一方面,虽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健身和科研,都在日积月累地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在李瑞烜看来,健身和科研带来的收获感是一种“延迟满足”,相对于吃东西和玩游戏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收获更重要。
有一年过年,已经腊月二十八了,李瑞烜和老师邵俊还在改论文,一直改到元宵节,才把文章投出去。过了几个月,审稿人发回修改意见,李瑞烜光回复就写了50多页。
邵俊记得,那篇论文正文也才16页左右,“耐得住寂寞,自驱力强,自律,适合健身的特质也同样适合科研。”
所以,邵俊也鼓励实验室的学生健身,“身材上向榜样看齐,科研上也要看齐。”
邵俊团队学生获得的奖项
邵俊团队学生获得的奖项
在邵俊的指导下,团队学生在学业和竞赛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课题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各项赛事上取得全国级奖项19项。团队中3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被名校、名企录取。
潮新闻记者邱伊娜通讯员廖嘉琪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