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东莞·图书馆人(6)|钟敬忠:在开发地方文献中,“对话”历史长河中“图书馆人”

羊城派 2024-12-31 17:06:43

以笔为犁,耕耘于古籍的沃土,在历史长河中“淘金”,传承东莞历史文化基因。这是钟敬忠所在的东莞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部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

今年,是东莞图书馆的“馆员发现”主题年。多年来,东莞图书馆深入挖掘伦明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通过对其著述资料和人物事迹进行搜集整理、开发弘扬,这些沉睡在书中的“人”变得更加立体而鲜活。而这些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东莞“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为革命事业、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发挥的一分分光和热,也深深影响着如今的东莞图书馆人。近日,记者对话东莞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部主任钟敬忠,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淘金人”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背后的故事。

战火纷飞时,东莞“图书馆人”挽救民族危亡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地”,而大众所熟知的图书馆员,是沟通读者、服务读者的桥梁。年代更迭,岁月流转,图书馆人的身上的职责和社会使命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随着东莞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开发的扎实推进,一个个东莞历史长河中“图书馆人”也如“大浪淘金”般地被涌现,展现了不同时期下对东莞乃至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贡献的力量。其中,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员何鼎华、何与成和祁烽是东莞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近年来挖掘的代表人物。

“何鼎华、何与成、祁烽当时在东莞都是很出名的人物,为东莞作了很大的贡献。”钟敬忠说,在国家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年代,这三位图书馆员以图书馆为阵地基础,并以此为掩护,投身到革命事业的洪流中,挽救民族危亡。

1932年正式开馆的东莞博物图书馆,是东莞历史上首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部主任钟敬忠向记者展示了他从各种历史文献、党史传记中梳理出的东莞博物图书馆的馆员事迹。从东莞博物图书馆馆长邓屺望、馆员罗洪光,到参与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三位馆员何鼎华、何与成和祁烽,他告诉记者,从文献中“抽丝剥茧”“顺藤摸瓜”,让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轮廓逐渐清晰,这是文献开发的工作日常。

“要投身革命,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甚至全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钟敬忠言语里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佩。据介绍,何鼎华(1914-1952)1932年入东莞博物图书馆做管理员,创办《东莞周报》、《东莞新闻》周报,大量报道各地抗日救亡运动。作为重要的指挥人员之一,何鼎华参加著名“香港大营救”活动,掩护了邹韬奋、茅盾、何香凝、柳亚子等8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到抗战后方。

何与成(1916-1940),又名何景炎,1933年春顶替大哥何鼎华,在东莞博物图书馆当馆员。其间读了不少进步主义书籍。根据相关文献,何与成当时“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开始认真思索:内外交困的中国,出路在哪里?”便经常与一众有志之士一起“研究社会科学,讨论国家前途,抨击时政,探讨抗日救国的方式方法。”

1938年,何与成组织指挥了著名的“榴花阻击战”,严厉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何与成始终奋战在抗日战争第一线。”钟敬忠说,“当时日本人马上要入侵了,祁烽等人都还没撤走,他们是最后撤离东莞博物图书馆、撤离莞城的一批共产党员。”

“他们以图书馆为阵地,进行革命,为如今和平美好的岁月打下了基础。我们以图书馆为阵地,传播知识与文化,要传承先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钟敬忠说。

挖掘莞籍名家伦明:八年坐“冷板凳”,七年续修新篇章

从毕业起,钟敬忠就来到东莞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开发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文献开发工作要有古文基础,更重要的还是要坐得住,对历史感兴趣。”钟敬忠大学所学的历史档案学专业,为其挖掘古籍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之东莞图书馆历年来都把地方文献的开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钟敬忠便得以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萃取东莞历史文化精华。

多年来,东莞图书馆以建设“东莞文库”为抓手,开发了一系列有质量和影响力的地方文献作品,有包括《东莞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东莞典籍联合目录》等在内的东莞地方文献目录系列,与包括《名人笔下的东莞》《东莞文库概览》等在内的“东莞文库”开发系列。

其中,钟敬忠所在的地方文献开发部耗时最长、付诸最多心血的,当属对莞籍名家伦明的研究。从2010年至今,长达十四年的深挖,取得了累累硕果,且不断出新。

《伦明全集》五册、《伦明研究》三册、《伦明手稿》《伦明图传》,以及夹着修改审校笔记的《伦明交游考》......钟敬忠从办公室抱出了这些年研究伦明的著述,沉甸甸的,厚厚一摞。

“一开始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后来慢慢发现伦明这个人真的非常值得深挖。”钟敬忠告诉记者,伦明出自一个书香世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是一位“图书馆人”,他的一生都是在跟图书打交道,不为官,不为利,在续修《四库全书》上奔走呼喊,为文献典籍的抢救与保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完善做出巨大贡献。

“伦明全身心投入到续修《四库全书》中,许多学术思想或疏于记载,或未曾出版,且伦明去世得早,许多事迹和思想都未曾被世人所知。”钟敬忠说,虽然伦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在业界广受赞誉,而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当年入手挖掘伦明,看起来水到渠成,事实上也是一段比较曲折的道路。

在研究调查中,钟敬忠越发体会到伦明这位名家对东莞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伦明作为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之一,对他进行充分挖掘,也是对东莞整个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补充。”从2010年到2017年,东莞图书馆举八年之力,地毯式搜集伦明相关著作史料,遍查全国相关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各类文献数据库,顺着线索多方搜集打听,将伦明250余万著述资料进行数字化、简体化,并邀请古籍专家审校,编辑出版了的《伦明全集》(五册)。这套书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图书馆史、藏书史、文献学、目录学和版本学及伦明本人藏书思想、学术思想及文化贡献方面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步履不停,而后,东莞图书馆以七年之功续写伦明研究新篇,相继出版了多册研究成果,对伦明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文化成就进行了纵深挖掘,奠定了打造伦明IP厚实的文献和研究基础。

在历史长河中“淘金”,十几年来,对伦明日复一日的挖掘,不仅让钟敬忠及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的馆员们对伦明的事迹了如指掌,其“藏以致用”“藏书为公”的精神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东莞图书馆人。在钟敬忠看来,伦明把续写这部集纳中国古代经典要籍之大成,传存中华五千年文脉的《四库全书》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其中展现出来的精神,与现代社会营造崇尚读书的氛围、建设书香城市的理念相契合,对于“书香东莞”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榜样示范意义。

今年,是莞籍文化名人伦明逝世的80周年。前不久,“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活动”在伦明的家乡东莞望牛墩举行,全国各地伦明研究学者、图书馆界专家等齐聚一堂,围绕伦明的学术研究、宣传推广、研学联动、出版成果等方面进行展示与探讨......随着东莞图书馆对伦明IP的打造以及“伦明研学空间”的开放、伦明故居文化体验馆的建设,东莞这位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和成就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所熟知,对东莞地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也逐渐在大家心中种下种子,开枝散叶。

策划、统筹|余宝珠

文、图|记者石梦卓

0 阅读:0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