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筑梦苍穹

新京报 2024-12-31 17:14:33

在任何一个国家,航天事业都是国之大计。航天工业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以市场为主导、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航天,是航天工业的一股新生力量。

近些年,多发民营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民营火箭

首次进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在控制室内,紧张而兴奋的气氛弥漫在每个角落。北京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动力技术一部部长王敏杰和他的团队正紧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他们数年的努力即将在这一刻得到验证。

随着倒计时的进行,每个人的心跳都随之加速。“5、4、3、2、1,点火!”随着指令员的一声令下,谷神星遥一运载火箭在烈焰与轰鸣中腾空而起,划破苍穹。

王敏杰(中,白衣)和研究员们密切关注火箭发射动态。

“成功了!”现场爆发出欢呼声,不少人也开始流泪。王敏捷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他的眼中也闪烁着激动的泪光。火箭升空后,他们紧紧盯着火箭的轨迹,直到它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20年11月7日,谷神星遥一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2020年11月7日,民营火箭谷神星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从谷神星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星河动力的谷神星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了4次海射型发射,已成功开展15次商业发射交付,将总计58颗不同功能的商业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快速发展的十年

朱雀二号火箭成为全球首款连续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实现国内首次复用飞行……近年来,一个个“首次”将商业航天推上“热搜”。

中国商业航天经历了快速发展的10年。

2015年,“中国商业航天元年”。这年印发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

如今,10年过去了,星河动力、蓝箭航天、星际荣耀、中科宇航等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

2023年6月14日,星河动力箭上联调区,工作人员在安装遥测终端电缆。

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已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达到546家(未统计子公司数量),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江苏等地,呈现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以广东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集聚的特点。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策源地,北京亦庄已聚集航天企业近百家。在2024年9月,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亦庄箭”商业火箭实现三发三中。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数据,2023年,我国共完成26次商业航天发射,占全年航天发射总量的39%。

王敏杰与研究技术人员调试火箭装备。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商业航天。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据新华社消息,2024年被认为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也实现了零的突破。11月底,中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从此,中国商业航天发射活动的“三大件”——发射载具、发射场地和载荷集齐。

民营火箭运往发射场地。

探索未知的勇气

航天技术不同于其他,人们看到的常常是成功。而每次成功背后都藏着无数次的尝试。一次发射的失败,可能就导致产品损失,技术“归零”。每一次试验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技术倒退。

但在追逐航天梦想的道路上,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挑战都激发出探索未知的勇气。商业航天的明天,正像他们仰望的星空一样,无限广阔,充满可能。

2023年9月5日,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文张湘涓

0 阅读:1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