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泰:从广交会第一单到全球电力新能源“大厂”的跃迁|跨越山海

第一财经 2024-12-31 18:57:05

广交会是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放眼世界的盛会,也是众多中国企业把产品卖到海外的梦想第一次结结实实地变为现实的地方,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等待和惊喜。因为最早的时候,好多小企业连一张入场券都没有。今年走过四十年的正泰集团也是通过这个大会把低压电器开关产品开始卖到海外。

1992年的广交会上,希腊商人Fais与正泰集团签订了低压开关合同,作为第一笔外贸订单,正泰集团非常重视,高效完成,虽经周折,但最终完美交货。这一年,正泰集团成立了国际贸易部,正泰的业务中从此开启了服务全球的里程。

2024年,“跨越山海|中国企业全球化”调研课题组来到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这个因“柳树下的集市”而得名的小镇,正是正泰集团前身乐清县求精开关厂成立的地方,那是在1984年。四十年走过,成长于这里的正泰集团不仅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电力新能源行业的翘楚,而且,小镇也培育了大大小小品类繁多的各类电器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电器之都”。小镇所在的乐清(县级市)电气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域范围的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乐清的低压电气产品占全国65%以上的市场份额。“柳市电器”是浙江省一些工业乡镇较为普遍的生态现象——一个乡镇、一个村庄,往往就是全国或全球某一个行业或某种产品的大型全产业链的产销基地,这也是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发达的原因之一——产业链集中且齐全。

最初成立时,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仅是一家拥有8名员工、投资5万元创办的小厂。四十年过去,正泰从小厂成长为以绿色能源、智能电气、智慧低碳产业板块和正泰国际平台、科创孵化平台“3+2”发展格局的一体化全球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区的服务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规则,一家公司,如何以不变应万变的探索,可能更具有普适价值,也是一家能稳健经营四十年的企业身上更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四十年来,正泰集团一直倡导的价值观是什么?走进正泰,让我们了解这里面的答案。

正泰集团创始人南存辉出身于温州市柳市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3岁时,因父亲意外受伤而辍学,子承父业挑起了修鞋担。南存辉说,“修鞋三年虽然没赚多少钱,但使我懂得了诚实做人的道理,有质量才有回头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1979年,为了投身创业的洪流,南存辉说服父亲,白天坚持照常修鞋,在空闲时间和另外三个朋友一起摆电器柜台,自学低压开关的拆装。就这样忙活了一个月,到月底结算的时候,发现总共赚了35元。有两个朋友觉得赚得太少,就退出不干了。南存辉倒是挺满足,在他看来,毕竟没有亏本,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前景和诚实劳动带来的希望。他说,这些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

因诚信而坚守质量,简单而又艰难的几个字,可能就是正泰集团在国内外市场生存、发展、壮大的恒定守则之一。

1.从低压电器开关起步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正泰最早做的就是与电相关的低压电器产品,看似平常,与电有关的应用场景里,几乎都要用到它。

低压电器产品结构以“三断一接”为主,是低压配电系统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基建等领域。在国内,正泰电器是品牌产销量最大的低压电器供应商,与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全球低压电器制造厂商中,正泰跻身于国际知名品牌队伍,从当初的小厂不断学习精进,到现在能同台竞技,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

正泰创始于1984年,前身是乐清县求精开关厂。我们在柳市镇看到了求精开关厂最初起步的地方。四十年并不遥远,但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是飞速的。当年,这个用5万元开启运营的小厂只有8个员工,厂房面积仅20平方米。1991年,中外合资企业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成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明确了把电器专业化作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

“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这是创始人南存辉对企业做好“加减法”的总结。

1994年,正泰决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集合了当地30多家电器企业,正式成立了正泰集团。正泰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丰富了低压电器的产品线,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营销网点。那时的工厂大门上写的是“中国-正泰集团公司”,而且有了CHINT(正泰的英文)标识。一个远大的理想似乎露出端倪,要在未来喷薄而出,目前公司依然延用这个充满未来理想的标识。截至1996年年底,正泰集团旗下的分公司和成员企业已经发展到48家,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正当正泰在低压市场做得风声水起之时,诸多低压电器本土品牌崛起以及外资和国有企业加入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此时,正泰提出了“立足低压,跳出低压,走低、中、高压和成套设备并举之路”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正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手段和方式。公司的产品也扩展到成套开关设备壳体、高低压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低压配电箱、户内外高压电器元器件、预装式变电站等,同时也延展相关产业,涉足高、中、低压领域,形成了电力设备全产业链格局。目前,正泰的低压电器连续十余年全国产销量第一,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在产品质量上,正泰电器获得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认证,包括美国UL、德国DVE、欧盟CE认证等;在生产上,正泰电器累计投资20多亿,建成6大类数字化车间,形成17条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了低压电器产品生产的全制程自动化。

2.从电器到光伏新能源

一家电器企业为何做起了新能源?正泰又是如何在全球光伏产业过山车般的跌宕中保持业绩稳健?

南存辉在谈及光伏新能源时说了一个“抛物线周期律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就像抛物线一样,从出生,到成长,到成熟,到衰老,然后下行,最后落地,这个规律是不可逆的。如果企业里只有一个产品,那就只有一条抛物线,做得再强再大,也只能看着它落地。所以企业里需要在第一条抛物线还没有到定点的时候,就有第二条抛物线出来,还有第三条、第四条......其实,这与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提出的企业成长第二曲线原理相通。

随着近几年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中国大批企业纷纷涌入新能源领域,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在国内异军突起,也在全球市场上成了中国出口中坚力量里的“新三样”。在本世纪初期,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逐渐发展,经历过多次周期起伏。

正泰转型发展新能源更多是对自身发展的深度思考。正泰的业务虽然从低压电器延伸到中、高压和输配电领域,但对于电力建设服务的前端部分,比如发电等,尚未涉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响应国家号召,正泰决定往新能源这个方向发展。2006年,正泰正式进入光伏领域,成立了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此后,正泰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的PECVD、LPCVD设备,打破了西方长期垄断。2009年,正泰在宁夏石嘴山投建了国内第一批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同年,正泰又在韩国投建了第一个海外电站,开启了正泰新能源在海外开发、投资、设计、建设、交易、运维的崭新篇章。

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与发展方面,正泰实施了很多战略规划和创新措施。在产品上,正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竞争力。例如,正泰新能自研了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并不断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此外,正泰还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光伏电站的技术改造。正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从低压电器元件制造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发电、储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用电等多个领域。如今,正泰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保持谦逊,产业发展选择上有前瞻性,同时能居安思危”,这应该是正泰在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企业性格。如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绿色产业的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大的机遇,正泰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全球各地发展新能源产业,也着手践行产业低碳发展,这与国家提出的“3060”战略正好相符,正泰正好踩在时代的节拍上。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绿色发展方面的内驱动力,写在正泰新能乐清工厂的展厅里,也在指引并推动着正泰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进行产业发展。

我们在正泰乐清新能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看到,这里的产能正有序开工运行。之所以在行业发展周期的调整阶段正泰能保持产能的正常进行,得益于正泰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前期多年来的长期深耕和积累下来的稳定的市场需求。

3.打开出海的一扇扇窗

去年开始热起来的出海话题,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中国企业近几十年的出海实践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向前推进。正泰在创业的第八年就把产品卖到国外,后来的32年间,出海动作频频,走过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到产能出海,再到服务出海的一系列过程。继2023年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后,第一财经研究院2024年再一次调研观察中国的出海企业,期望能记述中国企业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从给人们提供产品,到把先进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带到除了中国以外的全球各地的过程。因为我们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当中国企业把一个光伏储能设备带到非洲农村家庭的时候,那里的孩子便可以在夜晚复习功课了,家里的冰箱就可以储存冰鲜食品了——中国产品给人们带来的越来越好的改变是更为宝贵的价值。

正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持续把新技术、新产品向国际市场输出,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本土化、智能化的产业链,促进了所到之处的产业升级,更在合作共赢中获得当地客户的青睐与政府的尊重,良性循环的结果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泰国工业部原部长UttamaSavanayan(乌塔玛·萨瓦纳亚那)对正泰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正泰泰国工厂不仅向泰国输出先进技术,也输出一系列先进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不仅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同时也促进了泰国经济向着更加智能的模式转变。”如果我们去观察中国的企业出海,记述这样的故事可能会有更多的建设性。

正泰的产品出海,起源于1992年的海外订单。这是正泰低压开关第一次走向海外。但也有人认为,此前1991年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是正泰发展历史上全球化的第一阶段。

1997年,正泰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在产品国际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2000年后,正泰集团开始以更高的能力走出国门。当时,面对国际市场上早已形成的固有竞争格局,欧美老牌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正泰耐心地拓展着自己的市场疆域。在2001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的国际项目招标中,面对声名赫赫的国际巨头,正泰在技术、质量、价格在内的综合较量中两次胜出,成功将价格6000万欧元的订单揽入怀中。自此与ENEL达成的合作关系持续至今。为了更广泛地联接全球客户,2005年2月17日,正泰启动了首届正泰国际营销大会,来自不同国家的100多位外商共聚温州、共商发展新征程。如今,国际营销大会已成为正泰链接全球客户,搭建合作共赢沟通桥梁,打造新时代下民营企业“走出去”样本,展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践成果的全新平台。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次企业重整市场的过程。正泰在与合作伙伴重谈合作的过程中,开启了海外并购之路,拉开了正泰组建海外子公司的序幕。正泰也因实力和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吸纳了众多行业内的海外人才。2017年,正泰与埃及当地伙伴合作,第一家海外工厂建立。2022年,正泰国际新加坡总部及创新实验室成立。

正泰集团轮值总裁栾广富说,正泰集团拥有2300多名外籍员工,在服务140多个国家的过程中坚持“全球区域本土化”战略,通过“LocalForLocal”(面向全球,融入本土)的方式,用好当地的员工、对接当地的资源、扎根当地的市场、融入当地的文化,结合本地销售、本地研发、本地制造、本地融资,打造链接全球的本地价值链。同时,数字化也助益正泰的全球管理。正泰位于全球的各家工厂都实现了标准的数字化管理,在总部就能看到位于海外等工厂的运行情况,这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数字化抹平了工厂管理的差异化。同时,在公司管理中,正泰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企业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一个正泰、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三个一”管理模式。

他认为正泰的全球化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已经很早就开始了,符合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规律。“企业发展壮大了,一般都会采取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同步发展的形式,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想要一个更大的市场,各种条件都适合的时候,企业自然会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对于时下出现的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以及如何打造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中的品牌形象,他认为科技创新与ESG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引擎,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助力全球化战略落地。

对于正泰,产品每到一地,海外重大项目订单的每次斩获,海外新建工厂车间的每次运行,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打开的一扇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新世界。正泰也由此带着产品与服务,通过丰富的与海外市场的联接模式,不断拓展着企业的商业版图。

4.何以在出海路上步步为“赢”

自2013年加入正泰集团以来,曹国瑞以海外销售代表为起点,先后在中东、北非、东南亚多个国别市场历练。期间,他曾负责正泰国际在沙特的相关业务工作,牵头沙特保障房配电柜项目以及沙特ECB项目,亲历了正泰产品一步步从市场边缘走向自主品牌化经营、从经销商销售产品到有两家工厂在当地运营的发展过程。正泰的工厂在当地落成运营后,来自中国正泰的服务不仅能够满足沙特的市场需求,还能服务周边市场。正泰能在沙特站稳的原因,在曹国瑞看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质量,正泰产品进入沙特二十年间,没有因为质量问题接到过投诉;二是充分进行本地化发展,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风土人情,企业与当地社会要一起发展。他对中国企业在沙特未来的发展用了一个词是“蜜月期”,现在那里的很多学校都在普及中文教育,政府之间交往也很频繁,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些密切的交流给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带来机遇。

近年来,ESG成为助力企业出海的重要驱动力。正泰不断深化ESG探索、实践与创新,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与组织,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业务中。正泰集团可持续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正泰国际公共外联总监顾皓介绍,正泰通过实施能源惠民工程,赋能本土产业发展,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等举措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以非洲为例,正泰在埃及、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家不断推进本土化运营,先后成立子公司、工厂、仓库、运维中心,致力于打造深入的本土化能力,提供一站式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升当地制造水平和产业完整度,帮助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未来,正泰将继续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全球ESG实践,与生态圈伙伴一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全球区域本土化

本土化几乎是每一家跨国企业都会强调的经营理念。如何实现本土化,成为企业出海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前文已经提到,在全球化过程中,正泰坚持“全球区域本土化”发展战略,尽量用当地的员工,缓解了外来企业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等问题,通过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基地,并在新兴市场,如南美、中东等地设立工厂,持续推进海外本土化建设。目前,正泰在全球有28个制造基地、30多个海外子公司与物流中心和2300多家全球经销商,与“一带一路”上80%以上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在非洲、东南亚等地都有自己的数字化工厂,在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与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断完善、先进和创新的产业链体系。在正泰内部的宣传材料里,可以看到正泰在各地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各地有中国的正泰,同时也是那些地区人们自己赖以工作和生活的正泰。

在业务开展方面,正泰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性及用户属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差异化方式。例如针对欧洲市场,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来满足当地的用户需求。在全球化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正泰充分依靠当地雇员开展业务,同时定期组织海外员工到中国总部学习培训,借助培训融合正泰的企业文化。当地雇员还能灵活处理大量跨文化、跨标准的事务,满足了市场、用户和公司的需求。管理上实行就地化管理,根据当地文化、社会习惯,适当修订内部管理制度,以符合当地社会生活的需求。同时,正泰与所在国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深入研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理解当地市场,制定适应性的经营措施,规避潜在的风险,为企业的合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在更深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通过与当地社区紧密互动,助力社区发展,改善贫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质量,尊重和适应多元文化。

(2)全球研发体系的建立

正泰过去的四十年里,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推动着公司的一步步发展。

对于技术人才的尊重在正泰创业开始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基因。创业初期,南存辉坐20多个小时的轮船再搭拖拉机,多次往返于上海和温州之间,邀请上海人民电器厂的三位退休技术专家王中江、宋佩良和蒋基兴前往正泰指导,三人也与南存辉成为“地铺之交”。当时其中一位技术专家曾问,“你是要‘票子’还是要‘牌子’?”年轻的南存辉连一丝犹豫都没有,脱口而出:“当然是要‘牌子’了,有了‘牌子’,自然就会赚到‘票子’嘛!”在正泰后来的发展中,技术、质量与品牌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多面、互相促进的发展状态。

“存钱不如存技术”是正泰集团研究院院长李乃湖在本次调研中反复强调的,这也是正泰人的共识,技术创新是正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低压电器领域,要想突破国外品牌“进逼”的形势,就必须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发展的四十年里,正泰始终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正泰投建了智能制造“未来工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该工厂被浙江省评为引领型“头雁未来工厂”。在正泰的“未来工厂”中,机械臂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80多名工人,现在一条生产线全部自动化只需要3~5人,极大提高了产线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如今,正泰在数字孪生、石墨烯技术、光伏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等多个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了突破,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正泰集团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正泰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00余项,参加48个国际及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和参与550余项国际、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制修订,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称号。

当前,正泰制定了“一云两网”的发展战略。为了响应战略的实施,正泰正积极构建集团内部的科技创新体系,于2018年成立了集团的研究院,并设24个不同领域的研究分院,在国际上还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在逐渐增加,企业的研发队伍也在不断加强。

开放是正泰构建创新体系的一大关键点。目前,正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成立研究中心等方式,与高校团队开展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发项目。在企业文化方面,正泰以“价值共享”文化激发员工活力,形成一种不断变革、勇于挑战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了正泰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正泰集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变压器生产车间里,挂在墙上的金句是行动的指挥棒,时刻入眼入脑入心,“高质量就是低成本,快交付才能低库存,一次性把事情做对”。我们去时,一个标志性的产品高高地矗立于生产车间的最里面,那是一台正泰集团成功研制的750KV天然酯变压器。车间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国家鼓励高新技术发展,这个变压器是高技术产品,能够生产这类高压器的厂家在全球凤毛麟角,正泰做到了。而这背后是技术人员的支撑,把传统产业的技术推向高地。

对于全球化,正泰创始人南存辉在和秦朔访谈时说的话代表了一家全球化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所处状态。他说,“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具备了非常强大和完备的制造能力,现在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它们需要中国的产业能力走出去,赋能于它们的建设和发展”。

是的,一些中国企业目前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去服务更广泛的人群。“在这个‘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全球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在全球市场打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新质生产力服务的新名片”。

1 阅读:130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是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旗下的财经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