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章假证类犯罪产业化,西城法院加大对犯罪全链条打击力度

新京报 2024-12-31 21:59:22

2024年12月31日,北京西城法院在“涉假章假证类犯罪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上介绍,该院5年来共审理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146件,对206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在对近几年的案件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后发现,该类犯罪已经呈现出团伙分工专业化、制假种类多样化、衍生犯罪频发化的特点。

打印店成“制假作坊”,男子卖假证假章获刑

姜某帅是一家打印店的老板,除了经营正常的打印、复印业务外,他偶尔也会为有着特殊需求的“客户”制作假房产证、假户口簿。因为姜某帅打印店出品的“证件”质量好,他在圈子里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造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姜某帅不再满足于“熟客”介绍,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广告做起了线上“生意”。除了常见的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等国家机关证件,还有各式公司、企事业单位印章,甚至还有武装部队印章,姜某帅来者不拒,“客户”需要什么他就伪造什么,正规打印店也逐渐沦为“制假作坊”。

2023年3月,姜某帅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其暂住地起获大量伪造的房产证以及国家机关、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印章。经查,2019年至2023年3月间,姜某帅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采用自行制作的方式,共计伪造国家机关证件80个、国家机关公文2件、国家机关印章48枚、公司印章399枚、事业单位印章4枚、居民身份证25个、武装部队印章2枚,非法获利人民币9.2万余元。

随后,西城法院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伪造身份证件罪及伪造武装部队印章罪对姜某帅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九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追缴后予以没收;对在案扣押大量制假设备及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等予以没收。

用假证明办理贷款,男子被判拘役五个月

付某民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因为日常开支入不敷出,于是,他想通过办理个人信用贷款的方式缓解一下生活压力。但银行提出的贷款条件包括提供借款人稳定收入来源证明及夫妻双方身份证件等。因担心妻子不支持他贷款,加上自己收入不高、贷款受限,他便动起了歪脑筋,想通过做假证先把贷款办下来,并且认为后续只要按时还本付息,问题应该不大。

之后,他通过网络搜索联系到办假证的姜某帅,并通过社交媒体向姜某帅提供了相应的个人信息。后来,付某民通过对方伪造的户口簿、身份证及加盖了其所在客运公司公章的工资证明成功办理银行个人信用贷款30万元。五个月后,随着姜某帅造假窝点被警方查获,付某民伪造证件、印章的行为也被发现。

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岩告诉记者,本案系姜某帅伪造公文、证件、印章案的关联犯罪案件。法庭经审理认为,付某民伙同他人伪造户口簿一本、公司印章一枚及身份证两张的行为,已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公司印章罪和伪造身份证件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鉴于付某民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法庭对其从宽处理,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定制假证打造“资本雄厚”人设,反断送个人前途

王某华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年纪轻轻便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成为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签下更多业务大单、进一步扩大生意版图,王某华想要打造一个资本雄厚的人设。

于是,王某华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制作假章假证的姜某帅,王某华向姜某帅提供了多处房产信息,其中包括他租用的办公场地,共伪造了24本房产证和2枚公司印章,编造其公司名下有多处房产的事实。

每次带生意伙伴参观办公场地,王某华都将上述证件摆放在显眼位置,向生意伙伴彰显他的资本“实力”,借此获得商业伙伴与之合作的机会。后来,公安机关捣毁姜某帅等人制假售假犯罪团伙,王某华也被公安机关查获归案,上述伪造的房产证和印章也被起获。

“办假证、刻假章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典型的违法犯罪,企图通过虚构的事实获得商业机会和巨额投资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商业主体应当引以为戒,避免误入歧途。”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岩表示,王某华的行为已经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公司印章罪,法院依法对王某华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

假章假证类犯罪呈现团伙化、规模化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介绍,2020年至2024年,西城法院审理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共计146件,对206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假章假证假公文种类广泛,涵盖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公司公章、资格许可等诸多与社会公共事务、公民基本权益息息相关的领域,不仅严重侵犯社会公平正义和管理秩序,还会衍生关联犯罪。”

西城法院在对近几年的案件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后发现,该类犯罪已经呈现出团伙分工专业化、制假种类多样化、衍生犯罪频发化的特点。不法分子在原材料成本低廉、印刷技术成熟的地区寻找“印刷作坊”进行合作,形成规模化制假窝点,再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代理分销,形成跨地域售假网络。更有甚者还会假冒国家机关网站设置假证“验真”功能。在西城法院近五年审理的涉假章假证类案件中,超过70%存在跨地域犯罪团伙作案的情形。

这种产业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违法犯罪活动更加隐蔽和复杂,并形成一条内容完备、功能齐全的黑灰产业链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查处难度、扩大了影响面和危害性。

对此,西城法院在打击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方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组建了专业化审判团队,针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上下游犯罪线索深挖彻查,力争做到犯罪事实和犯罪主体不遗漏、不轻纵,实现对涉假章假证类犯罪的全链条、各环节精准打击。对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及时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内容涵盖完善内部管理和审核制度、加强对公章和空白证件公文的安全管控、落实实质审核的责任要求、引入可全程监控和追溯的电子印章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制度设计、更新技术手段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源头防控,有效遏制涉假章假证类犯罪的发展蔓延。同时,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假章假证假公文,形成和谐有序文明规范的社会风尚。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莹表示,西城法院将继续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加大对假章假证假公文“产供销”全链条犯罪的打击力度,以司法之力护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京报记者吴梦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