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催婚”名场面集中爆发的时节。
如何才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这事儿挺难。旧时总说是社交圈子小,接触不到那么多人,所以不好找;现在却是因为资讯发达,平台的“花活”太多而倍感艰难。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了7起网络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爱网)虚假宣传案。
据媒体曝光,该网站在提供婚恋居间服务中曾经通过捏造符合客户心意的“虚拟人”形象,向潜在客户“抛诱饵”,再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存款等信息,利用年龄焦虑、生育焦虑、离异后小孩的感受等痛点,让客户把婚恋平台当成唯一希望,从而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动辄上万元的会员服务。
经查,当事人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自动推送预先编辑的固定模板信息,在营销中存在夸大会员人数、向注册用户发送虚构信息以及宣传虚假案例等违法行为,以欺骗、误导的方式增强用户对当事人征婚平台的认知度及客户黏性,构成采用虚假或引人误解方式进行商业宣传,对消费者造成利益侵害。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作为人类社会的刚需,婚恋居间行业自古有之。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各种技术的迭代,这个行业从来都没有落下,且不断地“上新”、改良。技术的应用让相亲这事没有地域限制,无限扩大了相遇相知的可能性。然而,“媒婆的嘴,没斗量”,这说法说人合适,说人工智能更合适。
在各种渠道的广告中,我们被告知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可以找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人。然而,是算法还是算计,真的是难说。
试想,当一个满足你一切对婚姻幻想的“虚拟人”出现在面前,又不断地被洗脑“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被营销出来的精准匹配概念、制造出来的脱单焦虑、虚拟出来的结婚对象不断诱导,有几个人能抵得过“爱的诱惑”?“怒发充值为红颜”这事也属于“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然而当你满怀欢喜地支付了高额的会员费,等着真命天子(天女)从天而降的时候,发现所谓的匹配对象,要么是机器人,要么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职业婚托,头脑冷静了,想要退钱,那就难了,平台有各种理由拒绝退款。本来想花点钱在婚恋的道路上弯道超车,结果走上了一步一坑的不归路。
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的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相亲服务,但作为新兴行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干扰市场竞争秩序的乱象,也让人们时刻警醒。本案当事人在营销中采取虚假宣传手段虚构、美化居间服务信息,让用户产生当事人能够轻易满足自身婚姻需求的幻觉,进而达到让用户消费的目的。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婚恋居间行业形象。
此次监管部门的处罚与公示,正是期盼“以案促改”,指导当事人完善内部管理,推动婚恋居间行业规范化发展。当事人已主动将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制定《婚姻介绍机构服务规范》,推动婚恋行业建立团体标准。
爱情,作为一种深刻的人类情感,不应该被简化为一串代码或者一个算法。它涉及到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价值观的契合以及共同的生活目标,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数据匹配来实现的。钱买不来爱情,爱情也不能被明码标价。
同时需要警惕的是,这种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为了所谓的“精确匹配”,平台要求用户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联系方式、收入状况、生活习惯等。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安全性,消费者的隐私权被置于风险之中。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透明的婚恋市场,而不是一个要时刻提防被人算计、被算法算计的充满大坑小坑的“取经路”,在这个市场中,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每个人的爱情都应该是自由和真诚的,而不是被算法和商业利益所操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那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人,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