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白菜与冬腌菜往事

钱江晚报 2025-01-02 15:26:38

潮新闻客户端孟祖平

寒风起,白菜俏。上世纪60年代,初冬时节,家家户户会用大白菜来做冬腌菜。当时,每户人家都备有大缸,小雪节气过后,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开始忙碌,将长梗大白菜运回家,在院子里晾晒几日,待白菜晾干后,将大缸洗刷干净,在缸底先撒上一层盐,然后将一颗颗抹好盐的大白菜层层加盐、铺菜,到一定高度时之时,会上去一人,使劲踩踏,然后再码菜,再踩踏,直至缸满,最后搬上几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上面。记得小时候,每次把白菜放入大缸中腌制之时,大哥二哥总是穿上高帮雨靴,抢着去大缸上踏腌菜,场面非常热闹。

冬腌菜往事

中华腌菜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腌菜,常用于祭祀,《周礼》中提到祭品七菹,就是用韭菜、芜菁、莼菜、葵菜、水芹、水苔和初生竹笋等制作的腌菜。古代,齑、菹同源,均指腌菜,菜腌好切碎,称为齑;整棵腌的,称为菹。宋朝,北方人统称腌菜为齑,南方人则称为菹。

杭州人腌大白菜习俗由来已久,最初冬季腌制冬腌菜,是为天寒地冻之时有蔬菜吃,后来发现冬腌菜味道鲜美,渐渐就成了习俗。老杭州人腌制大白菜颇有讲究,冬至开缸前要烧纸钱请神,然后取出腌菜,切菜炒肉片敬神。

冬腌菜在腌制一个月以后,水分慢慢沥出,菜叶颜色逐渐变深,叶杆则慢慢变成金黄色,此时的大白菜已经发酵,有诱人的香气。腌好后的冬腌菜取出,加香油等调味后可直接食用,口感香脆,也能用来做汤或炒食。上世纪60年代,食材并不丰富,奶奶在做年夜饭时,会将冬腌菜与肉片、冬笋等同炒,做成炒二冬,味道鲜美、清脆爽口,特别抢手。

白菜有大白菜和小白菜之分,北方人把大白菜叫做白菜,小白菜则称作油菜。其实,大白菜属于结球白菜,又名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小白菜属于不结球白菜,俗称青菜、瓢儿菜、油白菜等。白菜鲜食,柔嫩可口,小时候,奶奶能将白菜做成许多美食,其中,大白菜炖豆腐口感清爽,香浓味美;小白菜(青菜)与蘑菇同炒,加入调料后起锅,色泽清白,口感鲜脆。

大白菜在北方尤为受人喜爱,大白菜是当地人冬季必备之菜,每到招待客人之时,主人从地窖取出大白菜,揭除外皮,留下鲜嫩部分,洗净切成细丝,做成醋溜白菜、白菜熬豆腐等许多美食。过年之时,当地人包饺子常用大白菜作馅,当白菜肉饺热腾腾地端上之时,大家围坐餐桌,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在东北,大白菜鹅黄色菜心极为珍贵,切丝,放糖、醋、盐、香油,是当地人喜欢的开胃前菜。如今,在杭州有许多东北人开的菜馆,其中,白菜饺子特别热销。

汪曾祺在散文中提到,北京人有种特别奢侈的白菜吃法,叫芝麻酱拌白菜,据说是乾隆皇帝特别爱吃的一道菜,故又称乾隆白菜。老北京人有冬天吃铜锅习俗,食材除羊肉、粉丝、豆腐等几样,白菜绝对是配菜中的主角。白菜经炖煮,能吸收肉汁的味道,当酒过三巡、酣畅淋漓之时,吃上几口甘甜爽脆的大白菜,可让人神清气爽。

白菜自古有美名,寓意丰富

白菜自古以来被誉为百菜之王,在白菜普及之前,最流行的叶菜是葵菜。葵菜(与现代秋葵不是同种植物)又称冬葵,含有粘液质,煮后肥嫩滑腻,古代称之为滑菜。先秦时期,饮食以滑为贵,葵菜地位很高,被誉为百菜之主,汉代《神农本草经》将葵菜列入上品,位居古代五菜(韭、薤、葵、葱、藿)之首;唐朝以后,随着口感更好的白菜(菘)兴起,葵菜白菜之主地位逐渐被白菜所取代。

白菜自古受历代文人喜爱,因习性与松树有相似之处,凌冬不凋、耐霜抗寒,在古代被为菘菜。白菜以秋冬时节的最为美味,每当冬天来临,经寒霜后的白菜不仅软嫩,还会滋生出甜味,唐代韩愈等文人雅士极为推崇菘菜(白菜),有一年冬天,大雪飘飞,韩愈邀孟郊、卢仝等人晚餐,把储藏的白菜切成细丝,加入肥牛肚,用水慢炖,出锅后,菘之美味得到众人赞美。于是,就有了“冬日白菜美如笋”之美誉;宋代范成大对白菜赞美有加,称白菜“味如蜜藕更肥浓”,风味要盖过豪门肉食之味道;美食家苏轼赞美白菜更为夸张,将白菜与羊羔、熊掌相媲美,苏东坡发明的“东坡鱼”,烹煮之时,常在汤里加入白菜之嫩叶调味。

白菜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杨万里所作《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之中已出现白菜之名,他在诗句中提到的雪虀(jī),就是捣碎的腌白菜。当时,白菜吃法主要是把白菜剁成菜粒,放进白水里煮,仅加点盐,由于口感鲜美,被称之为水精菜。

白菜之名由来,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是因其色清白。白菜叶如淡翡翠,茎如白玉,古人常将其称为“菜之美者”,因白菜“其白如玉”,画家齐白石很爱画白菜,在他笔下,肥大、嫩白、翠绿的白菜,新鲜活泼、生机盎然。在古代,白菜因其谐音为百才、百财,自古有“纳百财”美好的寓意,所以人们常将白菜做成玉器工艺品,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

0 阅读:12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