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0年的袁泉,自小便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于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迈出了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早年间,袁泉选择了设计与展览宣传为职业,工作中与航天、科技领域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长城工业总公司担任展览宣传工作时,他有机会亲自参与世界一流的航空航天展示活动,打开了眼界,拓展了对航天科技的认知,也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然而,袁泉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渴望,那就是用绘画表达出对航天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在2006至2007年间,他怀着对艺术的深深眷恋,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访问学者,专注于纯绘画的研究与探索。然而,在那段学习与创作的日子里,袁泉并未找到完全契合自己风格的道路。
直到2011年,袁泉彻底投身于艺术创作,成为了一名职业艺术家。这一年,他创作了作品《亲切的关怀》,这幅描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航天事业发展历史的画作,荣获了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美术一等奖。正是在这一年,袁泉的创作才迎来了重要的转折。他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的艺术总监,三家国有大型企业聘请他担任这一职务,参与了太空家园馆的设计和制作。袁泉也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先进个人”嘉奖,这一荣誉成就标志着他在航天题材艺术创作和推广方面的卓越贡献。
然而,袁泉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对于壁画艺术的探索愈加深入,2011年,他再次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的壁画高研班,汲取更广泛的艺术养分。在那里,他不仅研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艺术,还亲自前往意大利、法国等地参观和考察了大量的艺术杰作。这些经历无疑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手法,使他在2012年创作出自己的第一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木板坦培拉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并在大同国际双年展上亮相,广受好评。
随着创作理念的不断成熟,袁泉的航天历史题材作品不断问世。2014年,他推出了大型历史题材创作《追梦·航天》,先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继绝向壁”壁画大展,力作不断获得艺术界与公众的认可与赞誉。2019年创作《抗联之魂》入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四届全国壁画大展。2020至2024年间,他接连创作了《北斗》《量子科学》等具有巨大艺术价值的作品,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中华世纪坛、炎黄艺术馆等地展出,拓展了航天历史题材艺术的广阔视野。
航天艺术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别,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梦想,同时也展现了航天科技的突破与时代的进步。然而,这一领域的艺术创作却一直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与其他传统艺术类别相比,航天题材的绘画不仅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更要求他们对航天科技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袁泉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他对航天事业深刻理解与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他通过画笔讲述着航天人的梦想与坚持,展现了无数默默奉献的航天工作者为国家、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如今,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壁画学会理事的袁泉,依旧不断努力,追寻着更高远的艺术理想。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