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悄悄改变了中俄地位。沙俄时期,俄罗斯是对中国的侵略者,苏联时期,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再后来苏联是中国的竞争者;苏联解体,俄罗斯是中国的借鉴者、也是平起平坐的邻居;如今,俄罗斯已不再是中国的谈判者,而是供货者。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对俄施加多轮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传统路径受阻。在此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迎来新契机。以往中俄能源贸易谈判环节多、周期长,如今双方一拍即合,加速推进各项合作落地。西伯利亚的油气田开采力度加大,管道运输不断扩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源源不断把天然气输往中国东北、华北等地,保障着万千家庭的供暖与工业用气,让北方冬日的工厂无需因能源短缺停工,百姓家中暖意融融。 在粮食领域,俄罗斯广袤的耕地产出的小麦,以往大量运往欧洲,如今货轮纷纷改道驶向中国港口。黑龙江的边境口岸,装卸忙碌,一袋袋优质俄产小麦高效通关,流入国内粮食加工产业链,变成国人餐桌上的各类面食。 军事交流上,也有新动态。俄罗斯因实战积累的经验,促使双方展开更多深层次研讨,从城市巷战战术到武器装备冬季使用维护,俄军宝贵经历为中方提供一手资料,双方互学互鉴。而中方的无人机、电子信息化作战装备技术,也吸引俄方目光,交流更加对等、务实,中俄关系在这场冲突催化下,愈发稳固紧密,双方各取所需,携手书写合作新篇。需说明,这是基于写作需求虚构创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