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茂林村村民王玉臣家有一种自家制作的独有美食——榛子饼,在王玉臣家年节可以不吃饺子,但是榛子饼是必须预备的。
榛子饼是源于王玉臣家屋外山上的那片榛子地,每年,榛子收获以后,王玉臣的媳妇都会制作榛子饼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多年来的习惯,吃榛子饼成为了王玉臣家的“习俗”。
“今年,榛子收成特别好,这榛子饼吃起来也格外香甜。”王玉臣吃着榛子饼难掩笑容。在茂林村,王玉臣家承包的70亩地,陆续种上了约8000棵榛子树,这让王玉臣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茂林村地属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呈“三山夹两沟”的地貌特征,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林业资源丰富,为大榛子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2011年,茂林村村民王玉兴在自家的后山坡上种下了全村第一棵榛子树苗,从此,大榛子产业在茂林村开始扎根萌发,但初期的探索总是步履蹒跚。
2016年,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包保帮扶茂林村,经过对茂林村的山、水、林、土等方面的调查和科学研判,结合茂林村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决定帮扶茂林村走绿色产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榛子种植产业,努力把茂林村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几年间,茂林村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头。
有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的帮助,没多久,王玉兴就走出了困境,成功种出了大榛子,他的收入也跟着翻了好几番,“当时正常种大田,三、五亩地也就是收入七、八千块钱,但是种榛子,收入就能达到五六万块钱了。我还培育了一些苗木,榛子苗效益挺好。长春市人大对我们榛子产业帮扶比较多,驻村书记给我们要的项目,榛子苗也是免费给社员发放一些。他们还给我们修榛子地的路和抗旱井,也都是免费的。”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成立了特色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榛子种苗、修建榛园道路、打抗旱基井、建设5G基站,为农户打好种植基础;邀请农业专家来指导把脉,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联系商业企业推动销售,让种植户增产又增收;邀请媒体做宣传推广,提升茂林大榛子知名度。
经过几年的发展,茂林村大榛子以“皮薄、仁大、味香”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茂林村的青山秀水间已经长满了种植户心里的“致富果”“幸福果”,产业的发展也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截至2024年末,茂林村大榛子种植户由1户发展到36户,增长了36倍;种植棵数由最初的不到2000棵,发展到近18万棵,增长了近90倍;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5公顷,发展到近100公顷,增长了66倍;大榛子产量由最初的千八百斤,发展到年产23万余斤,增长了200多倍;全村大榛子种植收入,由最初的不足2万元,发展到近400余万元,增长了200倍;预计到2026年末,全村大榛子产量将达到近30万斤,总产值将超过500万元。
如今,大榛子产业是带动茂林村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更成为茂林村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
大榛子种植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茂林村的产业兴起之路,也为全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榛子产业,实现大榛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长春市人大常委会支援茂林村建设了近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添置了炒榛子机、自动分装机、自动封口机等机械设备,逐步引导全村大榛子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生产,进一步延伸大榛子产业链,提升榛子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工车间建设完成后,又帮助合作社申办了《食品加工许可证》,让茂林村的榛子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我们还依托加工车间,将大榛子产品逐步拓宽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植电商理念,实现‘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补齐销售短板,实现种、产、销无缝链接,努力达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声誉逐步提升、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长春市人大常委会驻茂林村第一书记王鑫说。
未来,茂林村大榛子产业还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核心,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打造绿色品牌,逐步实现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宣传的“五统一”发展模式,为茂林村的产业兴旺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