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光电爷爷”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03 12:35:35

2024年12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弘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在30日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北京理工大学退休教师张忠廉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张忠廉,1935年7月出生,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1995年8月退休后,他积极致力于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之路,创办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并作为指导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基地培养400多名学子获国家级、北京市科技创新奖励和荣誉称号。89岁高龄的张忠廉坚持每天在实验室工作,曾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科普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工信先锋”、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五老”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非常荣幸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对我个人、也是对基地团队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我一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将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红色基因,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扛在肩上,育人才、促创新,为建设一流大学做出新贡献,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张忠廉

做一盏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明灯”

《张忠廉:永远做学子前行路上的明灯》

他视教书育人为生命

六十年如一日执教三尺讲台

退休后,他创建

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孜孜不倦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退休教师张忠廉教授

被学生们称为“光电爷爷”

虽已89岁高龄

但仍耕耘在育人第一线

他培养和带领青年教师

培育近5000名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优秀学生

光电创新基地

被称作“学生科技创新的摇篮”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张忠廉大学入学照

张忠廉1960年4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留校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1985年学校开始实施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改革,张忠廉按照学校和系里的要求,面向全系开设了《仪器仪表电子学实验技术》必修课,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广泛认可,这门课便是后来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的初探索。

退休后,他带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000年创建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并任导师。二十余年来,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多次获得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忠廉与学生交流

如今89岁的他,依然每天忙碌在光电创新基地实验室,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近12点才离开,一年365天中有360天都是如此,只有在春节教学楼封闭的那几天才会在家里休息。教学楼里的保洁和安保人员无论怎样轮换,很快都会认识这位总要在教学楼锁门前才回家的老者。

2020年春天被诊断出高血压后,他依然每天工作到深夜,舍不得提前回家休息,两次病重依然阻止不了他重回实验室。同学们被他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敬他如祖父,亲切地称他为“光电爷爷”。在学校“我爱我师”评选中,张忠廉多次高票当选。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要问张忠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为了什么,他总是微笑地说“看到学生成功会感到无比快乐”。

他常常说“学生是我的老师”,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素质教学理念——在学习课程建立最佳知识结构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建立最佳智能结构,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最终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将科研积淀与育人思想相融提出“大学生科学研究八步骤”和“两个最佳结构”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光电创新基地,作为一块“试验田”,张忠廉以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涵盖大学本科一到四年级的教学体系,对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探索创新教育之路。他的这种教学理念成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目前,每年约有600名学生在光电创新基地学习,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从光电创新基地走出去,有的在国内外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奔赴国家急需的岗位,他们大多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栋梁。

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会替学生想办法,亲自动手带着学生干,各个工种全不在话下;当青年教师入校初期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他都会无微不至地关切和悉心指导帮助。

正是以这种“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神,张忠廉指导一批批学生取得成功,他自己也从中体会到无数喜悦,转化为深耕人才培养工作的不竭动力。青年教师张丽君和王冬晓受到张忠廉的感染,传承创新基地做法和精神,每天忘我地工作在教学一线。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光电创新基地育人成果显著。在张忠廉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培育下,400多名学子获北京市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奖励及荣誉称号,仅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统计数据为例,光电创新基地培养学生参加了七届全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4项,居全国高校首位。

张忠廉和学生在一起

近年来,基地培养学生分别获得了2022年首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2023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2024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2024年首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基地吸引了国际多所著名高校和国内众多高校到访进行调研交流。

张忠廉几十年如一日耕耘不辍,退休后依旧以极强的使命感和极大的奉献精神坚持投身于培育、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光电创新基地将“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红色基因和北理工人坚定的报国志向一代代传承下去,永做照亮学子前行路的那盏明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代代北理工人

传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红色基因

从青春韶华,到耄耋之年

以实际行动践行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0 阅读:0